专业版 患者版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哈医大三院)始建于1972年,是黑龙江省唯一集肿瘤预防、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占地面积20.6万平方米,开放床位3160张,年门诊量120万人次、出院17.5万人次、手术5.7万例。拥有57个临床科室、21个医技科室、15个教研室、7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以及省内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筛查肿瘤最专...详情
医院概况

电话:0451-86298000

传真:0451-86663760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南岗区哈平路150号

历史沿革
交通指南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电话:0451-86298000

传真:0451-86663760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南岗区哈平路150号

新闻头条
党建云平台
科研公告
工作流程
人事动态信息
人事规章制度
人事工作职责
历史搜索

扫描二维码关注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分享给其他人

扫描二维码进入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微信小程序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新闻 > 新闻头条 > 正文

J Hepatol | 哈尔滨医科大学绘制HBV+MASLD双病因肝癌免疫图谱 为肝癌的精准分层和个体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科研科   来源:   发表时间 :2025-11-17    浏览次数:   

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郑桐森/郝大鹏/邰升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肝脏病学领域期刊《Journal of Hepatology》(IF=33.0)发表题为《An etiology-stratified single-cell atlas identifies FABP4 as a prognostic marker for MASLD-related HCC》的研究论文,揭示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双重病因肝癌的免疫微环境特征,为肝癌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新靶点。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复杂、异质性强。在我国,HBV感染仍是HCC的主要致病因素,而MASLD已成为增长最快的病因之一。在此背景下,同时合并HBV感染和MASLD的肝癌患者日益增多,但双病因肝癌的分子特征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以病因分层为切入点,率先在单细胞分辨率上比较了不同病因肝癌患者(HBV-MASLD-、HBV-MASLD+、HBV+MASLD-及HBV+MASLD+ HCC)的肿瘤微环境差异,旨在为HCC免疫治疗的精准化提供新思路。


本研究通过单细胞测序技术构建了四组病因分层的肝癌免疫图谱,系统解析了不同病因亚型肝癌的微环境异质性特征:


(1)免疫微环境呈现病因特异性特征


研究发现MASLD阳性肿瘤中CD8⁺ T细胞浸润显著增加,而HBV阳性肿瘤则表现出更高的肿瘤反应性和特异性T细胞分数,证实两种病因对肝癌免疫微环境具有独立调控作用。


(2)双病因协同改善免疫治疗预后


接受免疫治疗的HBV+MASLD+双病因亚型HCC患者总生存期显著优于其他亚组,其肿瘤组织中富集的前体耗竭CD8⁺ T细胞被证实与治疗响应密切相关,为识别免疫治疗优势人群提供新依据。


(3)FABP4调控血管正常化新机制


研究显示,FABP4在MASLD相关HCC的肿瘤内皮细胞中高表达并受PPARγ转录调控。FABP4通过激活Notch1通路促进血管正常化,增强CD8⁺ T细胞浸润。


(4)鉴定MASLD相关肝癌预后生物标志物


FABP4高表达与患者更长的生存期显著相关,提示FABP4可作为MASLD相关HCC预后分层的重要参考指标。


图1:不同病因HCC的肿瘤免疫微环境特征及FABP4的调控机制和预后意义


该研究首次系统阐释了HBV与MASLD在肝癌免疫微环境塑造中的独立与协同作用,凸显了病因分层在肝癌免疫治疗精准化中的关键地位。研究成果不仅打破了“MASLD相关HCC免疫治疗预后不佳”的传统认知,也明确了该群体中潜在的免疫治疗获益人群,为临床精准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新型生物标志物。


本研究由郑桐森教授团队牵头完成,附属肿瘤医院郑桐森教授、邰升教授、刘偲奇副研究员及基础医学院郝大鹏教授(附属肿瘤医院双聘教授)共同担任通讯作者,张书源博士后、徐欢欢博士、李鸣威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郑桐森教授指出:“我国肝癌病因学特征复杂,开展病因分层研究对实现精准诊疗具有重要意义。”团队将持续深化肝癌多组学研究,推动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应用。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