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20日是第37个“全国爱牙日”
主题为“口腔健康,全身健康”
副主题为“减糖控体重 护牙促健康”
哈医大肿瘤医院口腔科负责人闫嘉群
带您了解生活方式与口腔健康的深层关联
一、科学膳食 促进身体健康
口腔疾病与许多慢性病存在共同危险因素。过量摄入高糖、高脂、高盐、低纤维的食物,不仅与肥胖、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癌症等有关,也和龋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密切相关。
建立科学的膳食模式,既有利于牙齿生长发育,预防龋病、牙周病及牙酸蚀症等口腔常见病,也有利于预防肥胖以及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
二、学会鉴别 清晰认识游离糖
糖分为非游离糖和游离糖。非游离糖是指天然存在于新鲜水果中的果糖、奶类中的乳糖及谷薯类中的淀粉。游离糖有两种,一种是指在食品生产、制备、加工中,添加到食品中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及糖浆等;另一种是存在于纯果汁、浓缩果汁及蜂蜜中的糖。虽然糖是人体所需营养素之一,但仍需控制摄糖总量,并且过量摄入游离糖可增加患龋及肥胖风险。
三、限制摄入 科学管理体重
通常意义上的“减糖”,是指减少游离糖的摄入。含糖饮料、糖果和加工零食是游离糖的主要来源。建议每日摄入游离糖不超过50 克,最好低于25克,2岁以前儿童避免摄入游离糖。在限制游离糖摄入量的前提下,还应减少摄入频率,不仅有利于口腔健康,也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儿童、成人超重与肥胖。
四、减少酸性 平衡口腔环境
pH值是反映酸碱度的指标,牙釉质脱矿的临界pH值为5.5。口腔中的细菌能分解游离糖产生酸性物质,导致口腔pH值降到5.5以下,对牙齿造成直接腐蚀、破坏,进而引发牙酸蚀症和龋病。
喝含糖饮料或酸性饮料时建议使用吸管,减少饮料与牙齿接触的时间,防止牙酸蚀症和龋病发生。进食后应尽快漱口,去除口腔食物残渣,缓冲口腔酸性环境。
五、彻底清洁 保持良好卫生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牙菌斑是导致龋病和牙周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除了科学膳食、限糖减酸外,清除牙菌斑也是促进口腔健康的基础。
刷牙是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最有效的方法,提倡学会有效刷牙方法,使用含氟牙膏,配合使用牙线、牙间隙刷、冲牙器等辅助工具清洁牙齿缝隙,至少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晚上刷牙更重要。餐后咀嚼无糖口香糖、使用漱口水等可促进口腔清洁。
刷牙,看似很简单,如果方法不对,清洁效果将大打折扣。口腔医生推荐“巴氏刷牙法”:刷毛与牙齿呈45度角,对准牙龈与牙齿的交界处,小幅水平震颤,然后向牙冠方向转动。每次刷2~3颗牙,面面俱到,减少遗漏。
六、定期检查 养成良好习惯
口腔疾病常进展慢,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一般不易察觉。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口腔疾病。一般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儿童口腔疾病进展快,建议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七、放疗准备 重视口腔处理
1.放疗之前的口腔处理非常重要并且必不可少,可以大大减少或减轻放疗后的口腔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建议在“三甲”医院口腔科或口腔医院进行放疗前的口腔准备:
拍摄全口曲面体层片;
2.完善血液检查后,行全口牙齿洁治等牙周基础治疗;
3.龋齿或楔状缺损充填治疗(因为短期内需行放疗,谨慎行牙髓治疗,对病患牙尽量不姑息,以使放疗适时安全);
4.拔除无保留价值的残根,松动的牙齿(放疗前 14-21 天以上);
5.对于处理需要2~3个月的埋伏型智齿,建议优先考虑肿瘤治疗;
6.拆除口腔内原有的金属假牙。活动假牙须在放疗终止后一段时期再行佩戴,以防造成黏膜损伤。
7.涉及到瘤区牙和牙髓治疗的牙齿,请于专业口腔科进行会诊。
爱牙,是一项值得投资的长期健康工程
在这个爱牙日
希望我们用科学的方法
给予它持之以恒的关爱
换取一份长久的健康与自信的笑容
致敬所有坚持保留天然牙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