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版 患者版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哈医大三院)始建于1972年,是黑龙江省唯一集肿瘤预防、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占地面积20.6万平方米,开放床位3160张,年门诊量120万人次、出院17.5万人次、手术5.7万例。拥有57个临床科室、21个医技科室、15个教研室、7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以及省内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筛查肿瘤最专...详情
医院概况

电话:0451-86298000

传真:0451-86663760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南岗区哈平路150号

历史沿革
交通指南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电话:0451-86298000

传真:0451-86663760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南岗区哈平路150号

新闻头条
党建云平台
继续教育
科研公告
工作流程
人事动态信息
人事规章制度
人事工作职责
历史搜索

扫描二维码关注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分享给其他人

扫描二维码进入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微信小程序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新闻 > 新闻中心 > 正文

冰城进修记 | 我也是哈医大肿瘤医院的一员了

作者:额尔古纳市人民医院 宋杨凌   来源:   发表时间 :2025-09-13    浏览次数:   

【编者按】


一纸进修通知,连接起草原小城的医疗期盼与冰城大院的医者担当。从额尔古纳草原到松花江畔,这场进修之旅,是个人专业成长的“充电”,更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生动注脚。当“异乡”变成“另一个家”,当“学员”化作“大家庭一员”,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基层医师的蜕变,更勾勒出哈医大肿瘤医院以学员为友、以传承为任的育人底色。


冰城进修记:我也是哈医大肿瘤医院的一员了

□ 额尔古纳市人民医院  宋杨凌


从额尔古纳草原的晨光里动身时,草叶沾着霜的凉,我揣着“学本事、护乡亲”的热念,也藏着对陌生城市的慌——陌生的街巷、不熟悉的环境,我能顺利跟上这座城市的节奏吗?


踏入哈医大肿瘤医院的那一刻,慌意悄悄淡了:白服的衣角第一次轻擦诊室门沿时,竟少了几分局促;讲台前,老师把复杂病例拆成“跟咱家乡人唠嗑”的家常话;午后歇脚时,同伴递来的热茶飘着轻雾,暖意顺着指尖往心口钻;见我记笔记慢,老师会悄悄把语速放柔,等我把字写齐;有人把诊疗手册标满红圈重点,笑着塞到我手里:“这个你用得上。”……这些藏在细节里的暖,渐渐把“异乡”焐成了心里的“另一个家”,同时我也爱上了这座城。



其实这份温暖,在我还没到医院进修时就已感受到。之前隔着屏幕和电话与医院继续教育科的工作人员沟通,不管是咨询进修流程、确认报到材料,还是询问住宿安排,哪怕是我反复追问好几遍的细碎问题,他们总是耐心听完,再一条一条讲得明明白白,甚至主动提醒我:“报到那天记得带齐这些东西,我们在科室等你。”这份提前递来的贴心,让我放下了一半顾虑。报到那天,“一站式服务”更让我彻底安了心:不用跑各个部门,不用反复核对材料,工作人员笑着接过我的手续,从入科登记到胸卡制作,再到宿舍钥匙交接,全程利落又周到。



医院为外地进修学员提供了免费宿舍。推开宿舍门,干净的被褥、齐全的日常设施透着细心;走进职工食堂,师傅一句“菜够不够?不够再添”,瞬间让异乡的烟火气里有了家的味道,初来乍到的陌生感一下就散了。



刚到检验科时,孙轶华主任察觉我对微生物细菌鉴定流程不熟悉,便和我说:“李文辉副主任在微生物鉴定领域经验很丰富,也特别擅长带教,你后续跟着她学。”李老师一直手把手教我,遇到难区分的菌落,会拉着我对比培养特征,细致讲解鉴别要点,还陪着我反复练习。孙轶华主任每次指导我学习时,都会问:“这段时间学下来,有没有觉得吃力的地方?收获怎么样?”她还会把自己整理的“鉴定实操技巧”笔记分享给我,帮我梳理难点。她总是笑着鼓励我:“别着急,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我们在,你慢慢积累肯定能做好。”两位老师倾囊相授,就像家里长辈对晚辈的贴心帮衬。



最让我感动的是生日那天的意外温暖。如常一样上班、学习,可午休时,刘江恒副院长带着继续教育科的老师专程到访,为我和另一位进修学员送上了生日祝福与蛋糕卡。他说:“要是生活上、学习上遇到什么难处,随时跟医院说,这里就是你的家。”听了这话,我眼眶一下子就热了。离家千里,本以为生日只会悄悄过,没想到医院会记着、大家会想着,这份惦念比任何礼物都珍贵。也就在那一刻,我更真切地觉得,自己真的是这个大家庭里的一份子了。



医院为我定制的培训计划也特别“对胃口”,完全贴合我的需求和短板。从基础理论巩固、临床技能实操,到病例研讨、学术讲座,每一项安排都精准戳中我想提升的方向。平时想查资料,图书馆的专业典籍随时能借,线上学习资源也能灵活使用;遇到“海燕大讲堂”或沙龙座谈这类活动,继续教育科的老师会第一时间通知我,让我们多听多看多学习;想练实操时,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设备随时开放,还有老师在旁边指导,生怕我学得不到位、练得不扎实。




这段进修时光,我被哈医大肿瘤医院的“温度”深深打动。这份温度,是“一站式服务”的省心,是老师“手把手”教学的耐心,是量身定制课程的用心,是食堂师傅的贴心,更是生日时被记挂的暖心。这份温度,从不是某一个人的偶然善意,而是整个医院对进修学员、对医疗事业的真诚与热忱。


衷心地感谢哈医大肿瘤医院的每一位老师。特别荣幸我能以“哈医大肿瘤医院一员”的身份感受这份温暖,我定当不负老师们的谆谆教诲,更不负每一份沉甸甸的心意与嘱托。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