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版 患者版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哈医大三院)始建于1972年,是黑龙江省唯一集肿瘤预防、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占地面积20.6万平方米,开放床位3160张,年门诊量120万人次、出院17.5万人次、手术5.7万例。拥有57个临床科室、21个医技科室、15个教研室、7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以及省内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筛查肿瘤最专...详情
医院概况

电话:0451-86298000

传真:0451-86663760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南岗区哈平路150号

历史沿革
交通指南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电话:0451-86298000

传真:0451-86663760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南岗区哈平路150号

新闻头条
党建云平台
继续教育
科研公告
工作流程
人事动态信息
人事规章制度
人事工作职责
历史搜索

扫描二维码关注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分享给其他人

扫描二维码进入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微信小程序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新闻 > 新闻中心 > 正文

罕见病遇上16斤巨瘤!哈医大肿瘤医院“巧手” 剥离 让患者摆脱“沉重”人生

作者:柳晴 陈秀玮 张馥彬   来源:   发表时间 :2025-09-10    浏览次数:   

近日,哈医大肿瘤医院妇科四病房主任陈秀玮教授与张馥彬教授带领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和多学科协作,成功为一位41岁罕见子宫血管平滑肌瘤病患者切除重达16斤的腹部巨大肿瘤。此次手术的成功彰显了该院在复杂肿瘤诊疗领域的卓越实力。


陈秀玮教授团队手术中


肿瘤悄然生长 患者浑然不觉


41岁的董女士在过去一年中,腹部逐渐隆起,但她误以为是“发福”,未予以重视。直至近期出现腹部隐痛症状,并且伴有低热,才前往当地医院就诊。经过超声检查和全腹部核磁检查,医生发现其盆腹腔内有一个巨大肿瘤,几乎占据了整个腹腔。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后续的短短一周内,董女士腹部肿瘤迅速生长,最大直径40cm,已经严重影响进食,日常活动也受到限制。为解除疾患带来的痛苦,董女士慕名来到哈医大肿瘤医院,寻求张馥彬教授的帮助。


多学科协作 制定周密方案


董女士入院时,腹痛持续加剧,体温从低热攀升至 38.8℃的高热状态,白细胞数量显著升高。经检查显示,患者巨大肿瘤不仅严重压迫周围组织,甚至影响到心脏搏动,引发压力性心率加快与血压升高。迅速进展的病情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导致手术风险极高。


面对这一复杂病例,妇科团队迅速组织心内科、麻醉科、输血科等相关科室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经过反复研讨,团队制定了涵盖手术入路选择、肿瘤切除与周围组织重建、重要器官及血管保护等环节的精细化方案,为手术安全实施奠定基础。


手术技术精湛 成功切除肿瘤


术中,陈秀玮教授与张馥彬教授等医生共同协作。打开患者腹腔后,发现巨大肿瘤已经完全破坏了子宫的正常结构,向上压迫肝脏、胃及横膈,间接影响心脏功能;向下推移双侧输尿管,压迫膀胱与直肠;两侧延伸至后腹膜,背面与后腹腔广泛粘连,导致肿瘤固定于腹腔,几乎无活动空间。这一复杂情况使得每一步分离操作都如同在“雷区”中行进。


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与精湛的外科技术,手术团队采取从侧面逐步分离的策略,小心翼翼地掀起肿瘤侧缘,增加操作空间。在分离过程中,团队精准保护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仔细游离横结肠,分离从腹主动脉发出的右卵巢动脉,保护腹膜后血管,最大限度保留患者卵巢功能完整性。最终,成功将这个重达16斤的巨大肿瘤完整切除,出血量控制在较低水平。


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董女士患有的是罕见的子宫血管平滑肌瘤病,又称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这是一种组织学良性但生物学行为类似恶性肿瘤的罕见疾病,其特点是肿瘤可沿静脉腔内蔓延生长。该病多发于育龄或围绝经期女性,平均发病年龄45岁,发病率仅占子宫肌瘤患者的 0.24%~0.40%。截至2020年,全球文献报道病例不足700例,属于典型的罕见病,临床极易发生误诊或漏诊。


陈秀玮教授介绍,此类疾病初期多无症状,当肿块长大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引发腹胀、腰痛、尿频尿急等症状。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肿瘤往往体积巨大、形态不规则,且延伸范围与累及脏器具有不确定性,对手术技巧要求极高。此外,由于其起源于静脉平滑肌,术后盆腔复发率较高,约为30%。陈教授特别提醒,按时体检十分重要,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