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即将来临之际,4月16日,我院将在门诊大厅举办消化道肿瘤多学科(MDT)义诊,届时将有消化道肿瘤相关科室专家出诊,为疑难病人解决诊疗方案选择的困惑。
什么是MDT?
据我院副院长、消化内科主任,我院MDT发起人张艳桥教授介绍,MDT就是Multi-disciplinary team的英文缩写,是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意思。“MDT”的概念是由美国M.D.Anderson肿瘤中心于20世纪90年代最早提出的。这是一种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肿瘤治疗新型模式,由来自多个相关学科、相对固定的专家组成工作组,针对某一器官或系统疾病,通过定期、定时、定址的会议形式,提出适合患者病情的最适当诊疗方案,继而由相关学科单独执行或多学科联合执行诊疗方案,使传统的个体式经验性医疗模式转变为现代的小组协作规范化决策模式。
为什么要进行MDT?
据张艳桥副院长介绍,过去有许多病情复杂肿瘤疾病患者,面对医生提出的专科治疗方案的选择时,常常感到束手无措。是该先化疗?放疗?还是手术治疗?各位专科医师的回答让患者摸不着头脑,而单一的专科处理也难以达到对肿瘤患者全面化和个体化治疗的最佳效果,并可能延误治疗的最佳时间。而我院现已全面启动了肿瘤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模式,将为患者带来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治疗方案,从而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提高肿瘤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哪些人适合MDT?
那么,哪些人适合MDT会诊呢?张艳桥副院长向我们列出以下四类患者:一、已经过两个以上专科诊治,但仍不能明确诊断或治疗方案的患者;二、疾病诊断明确,但需采取不同治疗方案的患者;三、疑难危重病例需尽快明确诊治方案的患者;四、外院转诊的疑难病例。张艳桥副院长还强调,为了保证会诊质量,参加MDT会诊科室有消化道肿瘤内科、食管外科、胃肠外科、肝胆胰外科、结直肠外科、放疗科、影像科、超声科、介入科、病理科等科室。参加会诊的医师均为副主任医师级别以上,有着丰富的诊疗经验,能够为患者提供最规范化的治疗建议。
MDT会诊流程
门诊患者:MDT门诊首诊医生根据患者要求提请会诊——完善必要的辅助检查、收集整理患者临床资料——每周一下午外科楼二楼汇报患者全面的病史资料、必要时现场问诊体检患者——各专科共同讨论后制定出针对患者的规范化、个体化治疗方案——由首诊门诊医师整理会诊意见后向患者转达。
住院患者:病房负责医师根据患者意愿提请MDT会诊要求——收集整理患者临床资料——每周一下午外科楼二楼汇报患者全面的病史资料、必要时现场问诊体检患者——各专科共同讨论后制定出针对患者的规范化、个体化治疗方案——由病房负责医师整理会诊意见后向患者转达。
MDT典型病例
我院从2013年开展消化道肿瘤MDT诊疗模式以来,已有100余位患者接受了这种模式诊疗,不仅使患者短时间内获得最佳诊疗方案,更为患者提高了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今年50岁的闫女士,近一年总感觉左侧腹部间断性疼痛,以为是普通的肚子疼,也没当回事。直到一个月前,疼痛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厉害,闫女士到当地医院做了腹部彩超,发现脾肾之间有一个大小约7.1cm*6.8cm的低回声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回声不均匀,并且有少许血流信号。闫女士立即来到哈医大肿瘤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先后做了胸全腹盆腔增强CT、肿瘤标记物和肠镜等相关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病变区组织病理活检,结果为结肠低分化癌。由于病情复杂,在经过多学科会诊后,专家们一致认为,考虑闫女士原发病变在胰腺,结肠病变考虑外侵所致,建议进一步进行免疫组化检测,以明确肿瘤的来源。随后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结肠活检的组织考虑为胰腺来源。最终,闫女士确诊为胰腺癌。多学科会诊专家建议其首先进行全身化疗降期,评效后再进行会诊,考虑是否适合手术。目前,闫女士已进行全身化疗三周期,肿瘤缩小了一半,病变与左肾、脾、结肠之间的界限变得清晰,请胰腺外科会诊后,认为可以进行手术治疗。闫女士现在已经接受了外科根治性胰腺癌切除术,正恢复良好,定期观察复诊中。
MDT模式目前已在全国多个大型三甲医院开展,这种新型就诊模式更加注重以患者为中心的诊治理念,尽可能的避免患者面临治疗方案举足无措的痛苦并缩短了求诊时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经过多学科专家会诊不仅使患者获益,也使得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共同讨论中更新各专业最新医疗前沿动态,掌握各专科规范化治疗原则,从而提升针对肿瘤患者的医疗服务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