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医无德者,不堪为医”,良好的医德医风是一名医务人员最起码的职业素质。医德医风要求医务人员尊重患者的人格,尊重患者医疗的权利和对医疗的渴求,不论职位高低、贫富贵贱应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尊重病人,对病人负责,医疗行为自始至终认真、规范,这是医德医风和医患关系的基本原则。在科室、医院乃至整个医疗界具有高尚医德的典范的影响下,张宏霞凭着自己的一颗真挚的心,用纯朴的真情去凝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一、以博爱胸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视病人如亲人,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无私奉献的爱心为病人服务”是我们百年如一日的服务宗旨,在医疗系统,时刻牢记医生的职业道德,以模范言行维护良好形象,把患者的痛苦呻吟和无助眼神装在心里,才能换来和谐的医患关系,体现医务工作者应有的博爱胸怀。
来到我们医院就诊的多数是肿瘤患者,他们对抗疾病的信心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在和他们交流时微笑和蔼一点,认真解释病情,耐心听取问题回答问题,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患者解决困难,这对于我们来说只不过是多花点时间,而对患者来说,换来的可能是对生活的信心。十年前作为一名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医生,张红霞遇到一位喉癌术后的患者,拿着一张CT片,想要找一位影像科的医生咨询是否有术后复发,由于失去正常讲话的能力,他一边发出低沉的声音,一边打着手势,并且眼中含着期待的目光,怎么办?张红霞说话他能听懂,可是他不能说话,他的想法张红霞怎么能知道呢?略加思索之后,张红霞拿出了一张纸和一支笔递给他,他一下就领会了,就这样我们通过一张纸和一支笔进行了一次特殊的谈话,通过这样的特殊谈话,使他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最后张红霞在纸上写了一句“对生活充满信心,祝您早日康复!”他回敬给张红霞的是对张红霞竖起了大拇指。通过这样的一件小事,张红霞真正懂得了“视病人如亲人,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无私奉献的爱心为病人服务”的内涵。
二、医生要讲服务艺术
在透视过程中,有的患者听不懂医生所说的专业术语,张红霞就用最简练的语言与之交谈,这样拉进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使患者不会因听不懂医生说的话而紧张,以至于影响检查。对于食管癌伴有明显吞咽困难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更要认真细心,并且要掌握说话的艺术,对于这样的患者,作为一名医生,张红霞首先要询问可进食情况,然后调制既能够让患者减轻吞咽困难症状又能不影响诊断效果的钡剂,在透视过程中,还要不断鼓励患者,让他减轻紧张情绪,多数患者在这种情况下,都能够在减轻紧张情绪之后配合医生完成检查,当检查结束之后,她都会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一句“谢谢!”,一句“谢谢”看似简单,可它却是一位患者对医生工作的认可,对医生人格的认可。
对拒收红包,也要讲究艺术。
提起红包,可能有的人会有疑问,影像科的医生,你们哪儿来的红包,可张红霞却曾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一次经张红霞介绍入院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前,硬塞给她一个1000元的红包,这是第一次有人送给她红包,而且对于她来说数额又这样大,当时患者家属将红包塞给张红霞之后,转身就跑掉了。张红霞当时思索了一下,将这1000元钱交到患者的住院费中,在患者手术之后,她将押金收据还给了患者家属。
三、医德医风教育要从医学生抓起
目前在医疗行业大力进行医风医德的教育之际,让我们的医生和广大医务人员从进入这个行业的那一刻开始,就牢固地树立救死扶伤的思想意识,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就显得尤为必要。作为医学院校的教师,教育学生如何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有医德的人,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张红霞作为一名医学院校的青年教师,在教授给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她也会在课堂上将医德教育潜移默化地贯穿其中,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好人,如何做令患者尊重的有医德的好医生。在课堂上她将在工作中遇到的感人的事情讲给他们听,在毕业实习中,她会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合格医生的榜样,同时她会刻意让学生去寻找科室人员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并鼓励学生们去汲取、去学习。
作为党员、医生和教师,在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上,张红霞同志出色的发挥了一个模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