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滨,男,1974年2月生人,医学硕士,主治医师,讲师。1998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并留校工作于检验科,现工作于乳腺、综合肿瘤内科病房。
出于对统计学的喜爱加之刚刚工作时的那股难以阻挡的顽强的工作热情,不仅使他在短时间内掌握了临床生化检验工作的全部基础理论与操作,还在时任科主任宋晓时老师的鼓励下,对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工作即化验结果的准确性考查工作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在检验科生化室工作的三年中,由于他的创造性工作,我院连续三年获得全国和全省生化室间质控优秀单位。由于他的工作基础,我院该项工作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001年9月他顺利考取了我校血液内科研究生并师从于哈医大二院血液科李晓云教授。李晓云教授不但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而且治学严谨,恳于专研,使他在三年的血液内科学习过程中受益匪浅,不但较为牢固地掌握了常见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而且对血液系统常见的临床操作(骨穿,骨髓活检,腰穿)的熟练程度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由于有检验科的工作基础,他的研究生课题也完成的相当顺利与出色,经过三年的刻苦努力,他以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获得了硕士学位并返回心爱的肿瘤医院内三科工作。
2004年底,他被派到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进修学习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工作,在学习的过程中,向代教老师虚心请教,掌握了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技术,并广交朋友,使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医院,了解我们的水平,时刻不忘扩大我们医院的知名度,这种作法也一直延续到现在:在每一次参加国内会议发言时都在不失时机地讲述我们的医院,扩大着我们医院的影响力。
最近五年,我们医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一套套大型先进医疗设备应用于临床,一批批高级人才被引进,医院年收入被一次次大幅提高的数字刷新。他的工作也变得更加繁重,但工作的热情却不减当年。下面重点说说近几年的具体工作:
一、从北京进修回来后,在科主任张清媛教授的领导下,在科室同事们的大力配合下成功完成了省内第一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实体瘤的工作,至今己三年半,患者生存质量优良。在为医院取得良好的经济效誉的同时也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二、随着我院医疗环境的逐步改善,我院的门诊量节节攀升,病房的工作量也在成倍增长,新形式下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勤奋地学习,只有更加细心地为患者着想,更加周到地为病人服务,我们医院的大好形势才能长期稳定的保持下去。本着这样的思想,他有的放矢地深入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在较为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科室工作的前提下,帮助内科其他八个兄弟科室和乳腺二个外科完成了一些自己擅长的诸如锁骨下静脉穿刺,骨穿,幼儿导尿等工作,并帮助一些同事掌握了一些穿刺技术,深受内、外科同仁好评。
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医院要做到国内有影响,国际知名的肿瘤医院,光靠治好几个病人是不行的,肿瘤的预防,新药的应用,新技术的研发,新的治疗理念这些课题均己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不能满足于当前,要放眼未来,大力从事科技创新工作。他这几年也在此方面进行了努力,作为黑龙江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秘书,先后获得院内科研启动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共八万元;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二、三等奖五项;省卫生厅医疗新技术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校医疗新技术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不但如此,他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继续教育、踊跃向全国性肿瘤会议投稿并两次作大会口头交流。
四、作为高等院校的一名教师,严谨治学,诲人不倦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也有同样的感触:无论是在检验科教诊断学,还是在内科教血液学;无论是在教室上大课,还是在病房带实习,他都一丝不苟,认真备课,做到寓教于乐,恢谐幽默,使同学们在愉悦的气愤中掌握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对基本操作亦有真切的认知,做到不误人子弟。曾先后两次获优秀教师称号。作为肿瘤概论教研室的秘书,因为课程设置情况特殊,我积极进行教务部与内科、外科、病理科和研究所各位任课老师的协调工作,并在肿瘤概论教材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
五、在完成医疗,科研,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也积极参加院党委,团委,工会和宁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做为党委和工会基层组织的委员,积极配合各级领导工作,组织本科室人员积极参加院内各项文体活动,并身先士卒,在院趣味运动会上参加了全部项目的比赛,一人独得三十多分,在五个项目中取得前三名的成绩;在去年的跳绳比赛中也取得了团体第二的好成绩。虽说今年羽毛球大赛成绩不佳,但我觉得重要的是参与,是为科室同事服务。我愿意为大家服务,在为同事的奉献中我体会到无尽的快乐!
成绩只说明过去,未来在向我们招手,相信通过这次评选,他有机会与院内更多的先进年青同事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为我们的医院将来更美好,为同事们生活的更幸福,为社会更和谐,为国家更富强而更加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