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医师于志伟同志现任结直肠外科医学博士后、副主任医师。
他牢记“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从细节做起推崇感动服务。从踏上医生这个岗位后,年轻的于志伟总坚持一天数次巡视病房,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积极与患者沟通,耐心、详细为病人解释,不急不躁。每次,当得知病人被病痛折磨时,不管自己有多忙他都及时处理,尽量减轻患者的病痛,同时不忘安慰、鼓励病人,特别是对一些绝症患者,往往使之有坚持下去、战胜病魔的勇气。从医近8年以来,对所有收治病人都一视同仁、尽心尽职的工作作风,把感动服务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一切也确实一点一滴地感动了所有的病人,得到病人“胜似亲人”的高度评价。
目前,仍住在内科的一位结直肠癌晚期患者,就是一位在于志伟的积极鼓励下重拾生活信心,被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病人。当时,由于患者直肠受侵犯,出现肠梗阻,肛门不能排便、排气,需行肠道造瘘术。当医生把病情和手术方案告知患者及家属时,在病魔面前已失去生存意志的患者表示拒绝进一步治疗,等待死亡的降临。但在于志伟眼里,他坚信患者仍有延长生命的机会,应鼓励其勇敢地面对病魔,坚强地活下去。看着患者一天比一天饱胀的肚皮;一天比一天加重的痛苦;一天比一天虚弱的身体,他始终坚持不懈地劝说和鼓励患者进行最后一搏,不要放弃。终于,在他的积极鼓励之下,患者重新燃起了生存下去的希望之火。于是安排手术,及时对病人行肠道造瘘术。由于手术及时、合理,加上术后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出现了转机,避免了在极度痛苦中死去的悲剧。现在,患者仍有很高的生活质量。于志伟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认真、细致、负责的工作作风不仅感动了患者及家属,也为他和医院带来了良好的声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凡是经过他诊治过的患者对他都有很高的评价,“病人来医院看病就是信任你,所以我认真的医治每一位病人。”于志伟时刻不忘这句话。“很多人说医生这个职业很苦,既要付出体力又要付出脑力,但我喜欢这个职业。生活、工作不全是那么永远都愉快的,面对形形色色的人,我懂得如何去体谅别人,如何更好地善待自己。
于志伟医生1997毕业于哈医大医疗系五年临床医学专业,2000年外科学硕士毕业后留校在我院腹外科工作,2003年晋升主治医师、讲师。近年来一直从事大肠癌发生发展与转移机制的研究工作,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相关文章十余篇,并获得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黑龙江省高校科技二等奖一项。在攻读肿瘤学博士学位期间,获得日本文部省奖学金资助,公派去日本金泽大学癌研究所外科留学深造,专攻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2004年取得肿瘤学医学博士学位。为了进一步充实自己,2005年末由日本转道美国,于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CWRU)Ireland Cancer Center以助理研究员身份从事肿瘤有关的研究工作,这是一所在美国的私立研究型大学,位于俄亥俄州的克里夫兰。成立于1967年,在过去的成长历程中,CWRU共有十二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最近的统计资料中显示,其医学院的排名为全美前二十名,其中护理系与药学系则名列前五,医学工程学系排名为全美前四名,在NIH的补助计划经费总额排名亦在前五名。留美期间,在著名肿瘤学专家Dr. Balazs Halmos的指导下主要从事有关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抗肿瘤治疗方面的相关研究,其研究成果在2007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2007 AACR Annual Meeting)口头发表,引起在座各位学者的极大兴趣和肯定,并获得本届年会2007 AACR-Gerald B. Grindey Memorial Scholar-in-training Award奖励,相应的论文也在当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国际SCI期刊Cancer Research(影响因子:7.6),现为AACR(美国癌症研究协会)会员。
2007年末回国后晋升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腹部外科肿瘤,尤其是大肠癌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其专业特长主要从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及大肠癌扩大根治术,和在根治基础上的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功能性扩大根治术。同时还对晚期及复发的大肠癌积极进行联合其它器官切除的手术治疗,这些工作都对提高大肠癌患者的生存期有重要的意义。
“要做一名好医生首先根本是要保证医疗质量。”工作中具有高度责任心,工作态度严谨的他总是这样提醒自己。为了不断提高医疗水平,于志伟努力钻研业务,以塌实乐观的态度逐步实践着自己的信念与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一首新时代的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