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栗副教授,从小学上学到博士毕业,在校一共度过了25个春秋。通常一个工科学生,读到博士毕业,一般花费22年左右,可是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可见医学知识的博大精深。
1991年,李栗考入哈尔滨医科大学日语临床专业,开始了本科六年的学生生涯。学习之余,有两个爱好,其一是体育运动,主攻中长跑,曾经担任班级体委,年级体育部长和哈尔滨医科大学校总会体育部长。他每天早上坚持训练5,000-10,000米,在学校多次获得中长跑冠军,代表哈医大参加了四届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高校运动会,并在两个项目上各取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绩。后来在留学期间,也作为主力队员多次参加日本北海道大学的马拉松接力比赛。
李栗的另一个爱好是围棋,受到聂卫平当年擂台赛的影响,80年代开始接触围棋。大学期间,多次参加各种比赛,但最辉煌的成绩是在日本。2005年代表北海道大学参加日本第42届学生十杰战,获得了北海道冠军,进入全日本32强。
作为一名医生,李栗副也取得了很多成绩。1997年大学本科毕业,以本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外科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消化道肿瘤专家张岂凡教授。三年刻苦攻读,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成为一名腹部肿瘤外科医师。2001年,通过多次筛选,作为最年轻的医师,获得了日本北海道大学医学部高桑荣松奖学金,以客员研究员身份留学日本。在北海道大学医学部肿瘤外科讲座,李栗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专业,接受了最新的医疗理念,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2001年国内腹腔镜手术很少,并且大多局限于胆囊切除,运用腹腔镜行肿瘤的微创手术几乎没有,在日本多数地方也是刚刚起步。日本北海道大学作为日本综合排名前七位的大学,开展腹腔镜手术比较成熟,已经可以食道癌和全结肠的切除,通过这些学习,李栗为日后从事结直肠肿瘤的专业治疗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回国后,李栗面临了人生的一个重要抉择,当时他拿到了日本北海道大学和哈尔滨医科大学两所学校的博士入学通知书。出国自费读书,对于家境并不宽裕的李栗是个不小的挑战,而且日本医学博士学位获取需要四年时间,面对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同事和朋友都劝他留在国内读书。经过慎重的思考,李栗还是选择了在日本求学。自费留学,带着父母为他准备结婚的钱,踏上了异国之旅。后来在2005年因为成绩优异,获得日本文部省奖学金,经济状况才有好转。在确认获得奖学金时,李栗银行卡里剩余的生活费仅够维持一个月。
日本生活费用很高,大多数留学生都选择半工半读。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李栗没有全力去打工,把主要精力都投入了研究工作。每周打工仅有4-5个小时,仅仅够伙食费。为了省钱,几乎取消了全部的业余生活,每天自带两个盒饭,从寝室到实验室,两点一线。当时最奢侈的就是每月和在国内的女朋友通电话,占了全部生活费的三分之一。直到结婚后,爱人也同时就读北海道大学,攻读国际广报传媒专业硕士学位(此专业是北海道大学留学生入学最困难、竞争最强的专业)。
研究生活是枯燥的,李栗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系统地学习了分子生物学与染色体工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肿瘤的形成和基因变化。基因治疗离不开基因的克隆,第一个基因的克隆让李栗记忆犹新。这个基因是一个细胞增殖关键的转录因子,克隆困难。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多方请教,耗费了八个月时间,终于成功克隆了这个基因。虽然遇到多种困难但也也磨砺了李栗,在基因克隆方面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在后来又克隆了三个基因,每个都不超过一个月。留学期间,李栗多次参加高水平学会,曾在全日本外科学会上做学术报告。发表SCI论文四篇,其中第一作者一篇,关于食道癌多巴胺受体和DARPP-32传导路的研究,受到了瑞典同行专家肯定,特意在World Journal of Surgery撰写文章表示赞赏。
李栗在留学期间积极参加北海道地区留学生活动,在国家驻日领事馆领导下,努力为留学生服务。连续四年当选中国留学生北海道地区友好联宜会(留学生学友会)理事,表现突出。学成归国时,因为品学兼优,教育领事特别撰写了博士后推荐书。
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毕业后,主要有三个选择方向:留在日本继续发展、去美国等第三国或者归国。李栗在2003年接受日本北海道新闻专访时候,就明确表示学成后要归国报效国家。2007年博士毕业,立刻就踏上了归国的飞机。
2007年李栗副教授回到了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专攻结直肠肿瘤的治疗。在完成教学,临床工作之余,指导本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工作。今后他在结直肠肿瘤的治疗中,将开创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