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富贵还是贫穷,平淡还是坎坷,每个人最终都会面临同一个结局——死亡。当受尽病痛折磨的临终者无助地躺在病床上时,一双温暖的手,一句关心的问候,会对他们有着怎样的意义?
为了响应院党委“建设创先争优,学习型党组织”的号召,在研究所党支部的组织下,我所党支部成员于2010年9月30日到哈市道里区河洋街看望肺癌晚期患者刘永志,为他送去节日礼物,给他削水果,陪他聊天,了解他的需要,帮助他解决生活、心理上的问题。
患者刘永志,今年才42岁,在外地打工期间偶然发现患有肺癌,医生说手术费用需要5万元,但是对于连房子都没有,家有80多岁瘫痪的老母亲,妻子也因不甘贫穷而离婚的他来说,这个数字太巨大了。他只好黯然的回到了家乡哈尔滨。短短一个多月,癌细胞就迅速扩散,转移多处。
我们看到他时,这个42岁的壮年男人,已经瘦得皮包骨,持续的剧痛使他不能下床,整夜无法入眠,每天只能靠镇痛药物才能得到短暂的休息。看到我们,他不断的流泪,说他病倒以后,除了照顾他的姐姐以外,就没再见过别人,感谢我们来看他。
我们一直安慰他,鼓励他:为了老母亲,为了天天在身边照顾他的姐姐,他一定要坚强的活下去!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也许明天不再有,那就在今天多笑笑。我们以后会常来的,每一次希望都能看到他。他说:他原来一直都想轻生,但今后他不会了,因为他知道社会上还有人在关心他,还在在乎他。他会坚持下去的,他要等着再见我们。我们又向他的姐姐介绍了一些如何照顾患者,增强患者自身抵抗力的基本知识。
我们离开时,患者和家属依依惜别。我们的心情也非常的沉重。对于晚期的癌症患者,我们除了给予一些关心和安慰,生活上的些许照顾外,不知道能为挽回他们的生命做些什么。患者的痛苦使我们深深地歉疚,也越发感到了肩上的责任和无穷的动力,对于肿瘤这个给人类带来巨大痛苦和折磨的疾病,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一定会倾尽身心的去研究它,分析它,让人类早一天战胜肿瘤。
这次义工活动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幸福的含义,也让我们知道了社会上还有很多人需要关心需要帮助,只有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个社会才会更多温情,更加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