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贺岁片——《非诚勿扰2》在全国各地热映后,剧中孙红雷扮演的李香山因足底部的一颗黑痣恶变而致谢英年早逝,让观众扼腕叹息之余,同时也引起群众极大的关注和担忧,不少人乃至“谈黑色变”。
最近,哈医大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尤艳主任接诊了大量的黑痣患者,人们纷纷对自己身上的黑痣重视起来,对号入座,觉得自己得了恶性黑素瘤。尤主任就此评论说:其实,大家大可不必惊慌或不安,每个人的身上都或多或少都有几颗黑痣,但演变成恶性的几率其实很小。而一旦恶变的黑痣,其恶性度极大,易淋巴结转移,且预后不良,死亡率高。
那么,恶性黑素瘤究竟是怎样的疾病呢?有必要如此高度警觉吗?尤艳主任介绍说,恶性黑素瘤是由黑素细胞恶变所引起的高度恶性的肿瘤,多分布在人体皮肤的表皮和真皮的交界处,是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肿瘤。白种人发病率高于其他肤色人种,亚洲国家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我国黑色素瘤的患者近年来显著增多,且大约有60%的病例是由黑痣恶变而来,大多数发生在足跟、手掌、指(趾)甲下。其临床特征是黑痣增生形成肿物或溃烂形成溃疡,痛痒等症状不明显,往往容易被忽视。
一般来说,不典型痣发展成恶性黑素瘤的可能性很大。尤艳主任指出,不典型痣主要有以下五个特征——一是不对称:普通痣常呈圆形或卵圆形,将其一分为二,两半对称,而恶性黑素瘤常为不规则形,将其一分为二时,两半明显不对称;二是边缘不规则:普通痣边缘规则光滑完整,与周围皮肤分界清楚,而恶性黑素瘤的边缘常参差不齐,呈锯齿样改变;三是颜色不均匀,多种色泽同时存在:普通痣常为棕黄色、棕色或黑色,恶性黑素瘤常在棕黄色或棕褐色的基础上,参杂粉红色、白色和蓝黑色等多种色彩,色调不均;四是直径较大:普通痣一般都小于6毫米,恶性黑素瘤常常超过6毫米;五是发生多种变化:包含任何可能的变化,如外形、大小、表面增大,以及流血、结痂、发痒等。
“痣有先天带来的,也有后天长的。”尤艳主任指出,后天性痣一般在1岁左右到20多岁都可以长,很少发生癌变。而先天痣相对容易癌变,据统计,恶性黑素瘤13%源于先天性小痣,如果是很大的痣发生恶变的几率就更高了。先天痣尤其是结构不良的痣比较容易癌变,因为恶性黑素瘤可由表皮基底层内的黑素细胞发生而来,或者由原本存在的黑痣基础上恶变而来,其主要特征为痣呈杂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色调不均,多种颜色同时存在。
那么,哪个年龄段的人身上黑斑、黑痣最容易恶变呢?尤艳介绍说,恶性黑素瘤可起源于两种细胞:一种是黑素细胞,另一种是痣细胞,起源于黑素细胞的恶黑多发生于老年,恶性程度低,生长缓慢,预后较好;起源于痣细胞者多见于年轻人,恶性程度较高,生长迅速,发生转移较早,预后较差。所以恶性黑素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30岁-69岁为高峰期。
需要强调的是,普通痣发生恶变,从而转变为恶性黑色素瘤时,都会有危险信号的,这可以提醒我们早期发现并防患未然。尤艳主任说,以下7条要格外注意:一、原有痣的体积显著而迅速扩大;二、颜色加深发亮,周围发红;三、表面有结痂;四、患处经常出血;五、发生破溃;六、附近的淋巴结肿大;七、周围有卫星状损害发生。尤其长在摩擦部位的,如手掌、足底、胡须、生殖器、口唇、腰部的痣出现以上征象时,更应该提高警惕。如有异常现象,须及早到医院进行诊治。
还需要特别提示的是,恶性黑素瘤一部分为黑痣受刺激恶变而来;另一部分与黑痣无关,而与外伤关系“暧昧”。肢端外伤后,有可能在1-2年内出现恶性黑素瘤,也可以推迟到几十年后才发病。相对其他部位的痣,手脚部位的痣一般经常受到刺激、摩擦,易遭受外伤,不可随意自行烧灼或用针头挑破。因为处置不彻底,残存的细胞在这种不良刺激下,极有可能活跃增殖甚至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