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推进医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精神,确保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
主题活动
我院经纬健康体检中心献爱心
千元健康体检大礼送给百名优秀教师
在我国第27个教师节就要来临,由黑龙江省委高校工委、黑龙江省教育厅主办,我院、龙广高校台联合承办的“关爱教师,健康先行”百名教师千元体检公益行动在我院经纬健康体检中心进行,我院权威专家在体检中心开展健康咨询活动。
免费体检项目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肾功、肿瘤标记物、心电、腹部超声、乳腺超声、妇科超声、胸透、口腔体检、临床检查等等,免费体检日期是9月10日,11日两天,全天进行。
同时,我院妇科、乳腺科、头颈科、超声科权威专家在体检现场为教师朋友义务出诊、咨询,解答教师们生活中的健康困惑。
服务创先
肿瘤防治龙江行——将防癌专家送到百姓身边
8年间,我院的千余名医护专家下乡义诊160余次,行程15万公里,义诊服务4万余人次,为群众节省医疗费用数百万;医院与39家基层医院结成“医疗技术协作单位”,培训基层医务人员4000余人次,捐献医疗设备折合人民币近千万元。
专家义诊到村头 绿色通道惠百姓
近年来,由于受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日益凸现,对于贫困患者更为突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群众反映十分强烈。很多农村患者到医院看不起病,出现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在农村流传着“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得个阑尾炎,白耕一年田”的说法。为此,我院把缓解贫困群众“看病难”问题作为坚持公益办院宗旨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开展了肿瘤防治龙江行活动,切实解决基层民生难题。
我院发挥设备、技术、人才的绝对优势,以肿瘤治疗为龙头,用专业实力,最大限度地保证来就诊病人有效的治疗效果。每年开展大型的肿瘤防治义诊宣传活动,并将专家派往全省各地,与各地医疗机构联手,开展肿瘤防治龙江行活动。我院开展此项活动,旨在与基层医院建立和谐的医疗技术协作关系,构建和谐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医院专家到基层医院开展义诊、业务交流、健康知识宣教等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规范肿瘤治疗原则,提升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和群众的肿瘤防治意识,提高肿瘤疾病的治愈率,建立患者就诊的绿色通道,患者与专家在基层零距离接触,形成了畅通快捷的就医通道,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在医疗条件不足的地方,医院的专家们甚至在村子里的会议室搭起了义诊台,将卫生所变成了临时的健康宣教室,到村民的床头上架起了超声机、心电仪。肿瘤防治龙江行开展的大型义诊活动就是要将防癌的专家送到百姓身边,将三甲医院的诊疗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它不仅旨在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民生问题,而且要让更多的肿瘤患者可以获得早诊早治的机会,将肿瘤疾病防治“关口”前移。
肿瘤筛查下基层 科学防癌得保障
调查显示,哈尔滨市患者早期发现肿瘤病变的比例远远高于外市、县及农村的患者。以乳腺癌为例,本埠病人中,一期病例占总数的27.4%,而在外市、县及农村中,能够早期发现乳腺肿瘤的一期病例仅占16.2%。一期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超过95%,约70%的人可以选择保留乳房的手术,平均治疗费用可控制在1万元左右,而四期乳癌5年生存率只有16%,约为一期的1/6,且治疗费用将超过10万元。这表明,无症状高危人群的预测、普查、早诊、早治对于挽救癌症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而且将大幅降低医疗成本。
在基层防治肿瘤的过程中,专家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并将肿瘤的防控与科研项目联系在一起,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癌症筛查活动。2009年,卫生部妇社司和全国妇联共同决定在全国农村妇女中开展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项目,并制订了《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管理方案》。我院光荣地承担了此项任务,并成为全省唯一一家该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的医疗机构。
为此,医院专门派出肿瘤研究所、病理科、检验科、妇科、乳腺外科的专家对基层医院“两癌”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讲授了宫颈脱落细胞巴氏检查、阴道镜检查、宫颈癌和乳腺癌的病理学检查、乳腺癌的影像学检查等重要内容。目前“两癌”筛查项目已实施一年多的时间,农村适龄妇女对该项目有一定的知晓率,自我保健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妇女的健康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和重视。
此外,医院还先后成立了乳腺癌、肺癌等七大肿瘤疾病诊治中心,并为基层患者开通了绿色就医通道,我院成为基层医疗机构的肿瘤疾病会诊中心、培训基地和强大的技术后援。
健康教育成网络 健康理念入人心
每年,医院的上百名医学博士、专家都会利用休息日等业余时间,深入省内各地的个社区、企事业单位,为群众担任健康知识的义务宣传员,数百场科普讲座令十余万人受益。目前,肿瘤防治龙江行已在我省各地的社区中搭建起了一个庞大的健康教育网络。
64岁的李成国老人是哈市车辆厂的退休职工,因老伴去世、儿女在外地工作,一直过着独居的生活。老人的血压一直很高,但他一直把它当成老年病,没去医治。2010年5月专家来到他所在的小区做健康讲座,他这才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十分危险,随时有突发脑出血的可能。在专家的帮助下,老人及时入院治疗,这才转危为安。
其实像李成国这样的老人不在少数。许多病人在患病初期由于身体的不适反应不是很强烈,就将就诊的事情一拖再拖,结果最终延误了病情,小病拖成了大病,早期拖成了晚期。是肿瘤防治最为重要的就是做好“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了给更多的人普及肿瘤防治知识,医院组织各科室专家编制了肿瘤防治健康教育手册——《阳光生命》,其中详细地介绍了每一类肿瘤的预防措施、患病症状、诊断办法和治疗方法。每次义诊时,专家就会将这些小册子发给群众,大家可以在等候义诊的过程中细细地阅读预防肿瘤的相关识。让健康的理念在龙江大地传播,让群众享受健康的人生。现在这本《阳光生命》已经成了许多家庭中必不可少的防癌健康手册。
此外,健康教育的形式也在日趋多元化。除了举办讲座、印制宣传品这种常规的方法外,肿瘤防治龙江行还为健康教育融入了更多的趣味性和可参与性。医院不仅与媒体合作,开展了健康知识智力问答等活动;而且还在医院中建立了科普展厅,每年在固定的日子对公众开放。这些活动,让公众对肿瘤又多了一份感性认识,并且真切地了解到了防癌、控癌应该从何做起。
基层培训育人才 设备捐赠助发展
8年来医院与基层的医疗机构共同开展义诊活动的同时,还对其结成了帮扶队子,并通过查房带教、开展手术示范、举办专题讲座、讨论病例、疑难病例会诊等形式,培训基层医生。同时,医院还将基层协作医院的医生请到省城来免费进修、观摩。
在义诊时,胃肠外科的专家就发现许多基层医院胃癌手术的流程不够规范:胃肿瘤患者术前检查缺少妇科彩超、颈部彩超、上腹CT等相关部分的检查,没有术前评估预后可切除性;一些市县医院的胃癌胃大部切除水平,淋巴清扫不够彻底。于是胃肠外科的专家就编写了一份《胃癌规范化治疗手册》,并与影像专家组成了一支16人的团队到各地市举办巡回讲座,仅一年间专家巡讲团就走遍了黑龙江的13个地市。胃肠外科仅是各学科专业的一个缩影。我院是黑龙江省抗癌协会理事长单位和黑龙江省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各专业委员会每年定期举办学术年会和国家级、省级肿瘤防治培训班40余次,并在全省各地开展规范化治疗和前沿技术理念的巡讲和研讨。8年间,医院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全省肿瘤防治人才免费培养计划,培训基层肿瘤防治专业人才4000余人。
医院与近4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协作联系,不仅帮助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提高诊疗水平,还响应卫生部的号召,将医院现有的大型设备无偿的捐助给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大大提升当地医疗科技含量和诊疗水平。绥化北林区医院没有CT机,诊疗水平受技术设备限制不甚理想,我院就将一台CT机无偿捐赠给这所医院,并派出专家为其培训影像诊断医务人员。此外,医院还为依兰镇卫生院等基层医院无偿提供了乳腺钼钯机、超声、腔镜、病床等价值736万元的设备。
医者大爱满龙江 贫困患者获新生
肿瘤防治龙江行一直将病人的需要放在首位,在义诊中医护人员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为贫困而放弃了治疗。于是,我院携手龙广爱心基金,为这些患者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爱心通道。2009年,爱心通道在开通的半年内,就已为伊春、绥化、鸡西、鹤岗、双鸭山、齐齐哈尔、七台河、牡丹江等八地市及周边地区的贫困患者提供了免费义诊和救治服务。
伊春市乌马河区居民曾兆秋就是这个爱心通道中的受益人。“感谢肿瘤防治龙江行的专家,是你们给了我重生的希望。”接过龙广爱心基金捐助的2万元钱,正在进行术后康复治疗的曾兆秋表达了心中的感激之情。曾兆秋今年46岁,无儿无女,生活艰难。当她得知自己患有子宫占位性病变时,几乎丧失了治疗的勇气,是我院和龙广爱心基金联合开展的“爱心起航,健康龙江”肿瘤防治龙江行活动给了她重生的力量。
肿瘤防治龙江行的爱心通道不但为贫困癌患提供了免费救治的机会,而且为他们免费提供了术后随诊的服务。医院将为贫困癌患服务做为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医院还特意为此组织了一支义工服务队伍,目前已有100余名医护人员加了为贫困癌患服务的义工队伍
在为贫困癌患服务的过程中,医生更多地了解到了患者的术后反应和恢复状况,一些医生还为自己负责的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并长期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指导。在接触的过程中,医生也更多地理解了患者的想法和需求,而这也使得医院内的医患纠纷和矛盾日益减少。
医者大爱,情满龙江。满怀着为百姓健康而不懈努力的希望,肿瘤防治龙江行由一开始单纯的义诊活动,拓展到健康教育、疾病筛查、基层培训以及贫困救助,体现了一所集肿瘤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专业医院的综合功能,更体现了一所公立医院的管理者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以百姓健康为己任、积极缓解看病难等民生问题的良苦用心。
医疗创先
我院科研工作获突破喜获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近日,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揭晓,我院共获资助项目13项,其中青年基金项目5项,获资助经费总计574万元。获资助项目数量与经费总额均创历史新高。此次获得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医院历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最多的一年,标志着我院基础研究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近年来,我院规模实力显著增长,医院科研水平大幅提升,这与医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密不可分。医院启动“双百万”项目——每年投入一百万用于院内中青年科研启动基金,助推和培育科学研究的启动和发展,在院科研启动基金支持下选拔、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科技人员,近三年来共有10名院科研启动基金获得者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名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负责人中,4人曾获得院科研启动基金的资助。医院每年还投入一百万元,资助优秀医务人员出国进修学习,帮助他们参与国际交流,拓宽思维,提高其广阔的世界眼光和深刻的国际理解力。2004年以来陆续与世界权威医疗研究机构——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美国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康奈尔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医疗中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派出52名优秀中青年专家前去研修,学成归国的专家带回了全新的科研理念,迅速带动医院科研工作的发展,近年来获国家级课题32项,部委级课题21项,连续四年获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发表SCI文章117篇。
我院结直肠外科主任崔滨滨教授在中国外科周上获奖
近日,我院结直肠外科主任崔滨滨教授在2011年中国外科周上获得2011腔镜达人全国总决赛优秀奖。
2011中国外科周于2011年9月9日上午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本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共同举办,会期为3天,是继2007年中国外科周后又一次16个专业学组在2011年度全国性学术交流大会。
本次外科周开设了名为“生命之弦 动人演绎2011中国外科周-外科手术艺术奖”的大赛,每名选手网上报名,上传视频即视为参赛。我院结直肠外科主任崔滨滨教授带领的这支由助手李栗、扶镜手韩鹏组成的团队在此次大赛上获得2011腔镜达人全国总决赛优秀奖的好成绩。
崔滨滨教授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习惯不断改变,与外科领域相关的肿瘤等疾病已成为许多国家居民的主要疾病和死亡原因,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不断推动医学科学发展,努力解除疾病带给人类的痛苦,是医学领域的永恒主题。”
国内头颈肿瘤治疗专家齐聚冰城 共话甲状腺微创化治疗新进展
9月2—4日,由黑龙江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主办,我院头颈外科承办的头颈肿瘤治疗及甲状腺微创化治疗新进展学术论坛在哈举办。
本次大会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唐平章教授、上海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稽庆海教授、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郭朱明教授、天津医科大学天津肿瘤医院王旭东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陈光教授以及我院头颈外科贾深汕教授、张杰武教授针对国内头颈部肿瘤治疗的新发展趋势及甲状腺微创化治疗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会上,黑龙江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还进行了换届选举并拟成立黑龙江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甲状腺临床协作委员会,建立委员联系网及时答复委员的技术咨询,规范甲状腺肿瘤的治疗标准和术后治疗指导,全面提高我省甲状腺学科的临床治疗和学术水平,共同为我省的甲状腺外科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