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版 患者版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哈医大三院)始建于1972年,是黑龙江省唯一集肿瘤预防、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占地面积20.6万平方米,开放床位3488张,年门诊量103万人次、出院16万人次、手术5.3万例。拥有57个临床科室、21个医技科室、15个教研室、8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以及省内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筛查肿瘤最专业...详情
医院概况

电话:0451-86298000

传真:0451-86663760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南岗区哈平路150号

历史沿革
交通指南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电话:0451-86298000

传真:0451-86663760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南岗区哈平路150号

新闻头条
党建云平台
毕业后教育
科研公告
工作流程
人事动态信息
人事规章制度
人事工作职责
历史搜索

扫描二维码关注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分享给其他人

扫描二维码进入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微信小程序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护理天地 > 护理新闻 > 正文

感怀二十载沧桑巨变 期待明天再铸辉煌

作者:苏 君   来源:   发表时间 :2013-03-27    浏览次数:   

女:2012年的光阴渐渐从指尖划过,办公桌上色彩斑斓的新台历,昭示着2013不再遥远。

男:在挥手作别2012的时候,目光不知不觉停留在了那些每年都需要盘点的数字上:

女:年收治800个病人,收入2000万,这一组数字,与兄弟科室相比没有可炫耀的底气,可对哈医大三院神经外科来说,2012他们又创造了奇迹。

男:也许你们是刚刚加入这个团队的新成员,对她没有那么深入的了解,没有那么深厚的感情,

女:可是作为这个集体中的老兵,作为体味这二十二年沧桑巨变的见证者,实在不能无动于衷。

男:二十二年的艰苦磨砺,会让一个人变得成熟淡定;

女:二十二年的深厚感情,无论怎么表达都觉得苍白无力。

合: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这二十二年的故事,感怀那些封存已久的记忆……

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哈医大三院远没有现在这样的规模,当时医院科室列表中找不到神经外科的名字。

男:八九年刚刚毕业的苏君就被派到神经外科。同先期被派到一院的张学新和张立臣一起开始了他们的进修和筹建神经外科的工作。艰苦的磨砺和共同的目标让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女:我们的业务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大提升。时隔多年,偶遇急诊,那些处理的理念和方式都得益于一院进修的经历。

男: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培训和积累,他们三个人踌躇满志,回到了自己的医院,开始了真正意义的创业。

女:我们三个人拿着从一院带回来的手术器械包的清单,一把镊子,一把剪刀的搜集,道外医疗器械商店是我们最常光顾的地方,平板车是我们去设备科请领物品最常用的工具。

男:建科开始同泌尿外科一起共用一个病区,这也拉开了我们神经外科合科的序幕,没有想到这种合科的日子一直持续到2008年,整整十七年。

女:第一任主任周有林老师在筹备期间从一院调入,万事俱备。

合:神经外科终于在1991年3月1日正式成立,从此,哈医大三院就有了自己的神经外科。

男:刚刚成立时的神经外科仅有15张病床,医护人员不足10名。

女:神经外科病人的特点是急、危、重,病情变化的迅速在这里我不必赘述。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都有仔细观察,处理得当,一个濒危的生命重燃生机的事例。

男:罗延伟护士长训练了一支非常有战斗力的护理团队。在这个团队中有给患儿做口对口吸痰的壮举,也有面对死神慷慨献血的义举。从这个团队中先后走出了9位护士长。现任护士长吕春梅的娇小身驱,总是出现在最苦最累的病房里。

女:我们希望这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护理团队会感染到我们在座的80,90后,让那种勇于付出,敢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在你们身上得到延续。也让这个护士长摇篮的团队更加名副其实。

男:成立一个科室容易,可是让它正常运转不是件容易的事。当时的肿瘤医院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全院在院的病人数不足250人,

女:这时的神经外科也陷于一种艰难的境地,科室的收入少的可怜,奖金更是无从谈起,盼望的年终奖,最后发了让我们苦笑不堪的107。一些看不到希望的医生纷纷调离。

男:时间慢慢推移,到了1998年,这种平淡无奇的状态突然被挂起,周友林老师退休,孙万凯老师调离,年仅37岁的他临危受命,开始拯救这摊烂泥。

女:他用那沉稳的个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书写这段传奇。在短暂的北京天坛医院研修后,把一种全新的理念带回到科里。

男:上面没有资历更深的老师可以依靠,下面技艺成熟的医生不是上学就是调离,他承受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他处乱不惊,一个又一个惊险时刻被他化险为夷。

女:在他任职的第二年,这个平均年龄只有30几岁的集体就将省“青年文明号”的牌匾高高挂起。这样的转变让我们真的理解了先置死地而后生的含义。

男:2008年新外科大楼的启用,为我们提供了科室独立和扩大病区的绝佳时机。扩大病区后的病床达54张,这样,术后的病人可以继续留在科里。

女:我们一年进行的术后放化疗病人达120余例,400个化疗周期也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这种一站式的治疗方式在省内甚至国内都寥寥无几。

男:以前都说胶质母细胞瘤的病人活不过1年,我们给予的规范治疗后,活过3年的已有不少病例。

女:肺癌脑膜转移,生存期不过几周,而我们也能让他活过72个星期。

男:电磁导航系统的引进,让我们又多了一个利器。我们的颅内肿瘤的治愈率和好转率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

女:年手术400余例,这在全国肿瘤医院也排在前几,围手术期的死亡率也达到了国内的最低,最让我们引以为傲是我们的医疗事故和差错发生至今还没有一起。

男:大家最关心的经济效益也在以两位数的增幅上移,曾经年收入几十万,过百万元时让我们窃喜,现在的两千万已经不能让我们忘乎所以。

女:这些变化的原因一部分归咎于肿瘤医院的崛起;这几年陆续加入的新同事,为科室今天的腾飞也增添了羽翼。

合: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座的各位,团结一心,共同努力。

女:勃利县农民肖龙梅的脑内长了七个肿瘤,经过主任们的精心设计,一次开颅全部取缔。

男:93岁的大庆老人,送来时已奄奄一息,鸭蛋大的肿瘤取出后正在海南同家人一起享受---日光浴。

女:28个月大的小患儿取出肿瘤后,活泼可爱,还是那么顽皮。

男:生命的禁区脑干肿瘤在我们科也不再是可望不可及。

女:以上提及的这些只是我们工作的一点一滴

合:我们希望今后的工作将是这些精彩的延续。

女:汶川离我们有几千公里,“5.12”地震后,我们这个小团体也时刻关注着那里。面对着一个个数字、一个个画面的更替,我们欣喜、我们抽泣,不时有奔向灾区、参与救援的心理。

男:在国家有难的危机时刻,我们的抗震英雄们在震后的第一时间奔赴棉竹重灾区。

女:他们在瓦砾中穿梭,在废墟中寻觅,在救护车上抢救病人,同时感受余震的袭击,

合:15个昼夜奋战,给我们带回个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男:2012年的秋天,他们又回到了曾经给他们留下“震撼”的故地,女:眼前的整齐,眼前的美丽,与当年的残垣断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合:张磊的“战地日记”应该有了精彩的续集。

女:到过科里的人都要在我们的文化长廊前驻足。那里曝光了我们工作以外的情趣。

男:抓拍到的镜头有的真可以和专业的摄影师比一比。当然也有旅途的博弈和相互恶搞的证据。

女:看过照片的人都发出这样的慨叹:

合:这是一个多么有凝聚力的集体。

男:篮球场上我们的运动员英姿飒爽,组织者和啦啦队的阵容和声势也绝对堪称第一。

女:可你们没有赢得一场球。

男:可是 我们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像我们运动衫上的誓言----

合:“脑外必胜”

女:夏日里我们在松花江畔戏水,冬日的玉泉山有我们滑雪的镜头

男:铁力的日月峡谷,回荡着我们漂流时的爽朗笑声。长山岛的黄金海岸,海浪和沙滩成了我们最喜爱的玩伴。

女:桂林街头有我们买10瓶饮料中奖7瓶,小商贩“悲催”的奇妙感受。鸭绿江边,抗美援朝纪念碑前都留下了最最难忘的一瞬间。

男:我科的病人也同样感受着这个团队给予他们的心灵慰藉。除夕之夜主任、护士长陪他们一起包饺子、看春晚;

女:贫困患儿鲍晓爽收到的礼物是她意外的惊喜;定期召开的患者健康教育会让他们了解我们不只单单关注他们的身体。

男:这就是我们的团队,

女:这就是我们的集体,

合:平凡中坚守,时刻诠释着救死扶伤的意义。

男:二十二年的流金岁月,二十二年的风风雨雨,这是多少真情的凝聚,又是多少汗水与心血的荡涤。

女:神经外科的建设者们砺志弥坚,生生不息,将继续演绎新的传奇。男:今天我们在这里感怀,不仅是回忆,

女:目的是激励,

合:为共同描绘的如歌画卷更加美丽。

明天的辉煌,靠的是我和你。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