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中心孙琦教授团队在早期肺癌诊断领域取得最新进展,研究成果论文《CT Predictors of Visceral Pleural Invasion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s 30 mm or Smaller》和《CT Predictors of Angiolymphatic Invasion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30 mm or Smaller》分别于2024年1月及2025年1月被影像学顶刊《Radiology》(IF:12.1)收录并正式发表。

发表于《Radiology》的两项研究旨在探索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胸膜侵犯(VPI)与淋巴血管侵犯(ALI)的术前预测。
VPI预测模型(n=379):创新性将胸膜下非小细胞肺癌细分为胸膜附着型(226例)与胸膜牵拉型(116例)两类。附着型:水母征(Jellyfish sign, OR=1.60, P<0.001)、胸膜增厚(OR=6.57, P<0.001)、接触面积(OR=1.05, P=0.01)构成独立预测因子,联合模型AUC达0.84(95%CI:0.78-0.90)。牵拉型:多胸膜牵拉征(OR=9.30, P=0.001)展现强预测效能。
ALI预测模型(n=778):棒棒糖征(Lollipop sign, OR=4.12)与毛刺征(OR=2.05)为核心预测指标(AUC=0.77);引入体积倍增时间(VDT)参数后模型显著优化(AUC提升至0.82, P<0.001)(图1)。

图1 水母征及棒棒糖征的示意图及CT典型图像
该研究提出的"水母征""棒棒糖征"等影像标志物,为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提供关键决策支持:对于VPI/ALI高风险患者,可优先选择肺叶切除术并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而低风险患者或可适用亚肺叶切除,在根治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
作者简介:
孙琦教授,哈医大肿瘤医院影像中心,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肺癌的早期诊断与影像评估。2018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2021-2024年间在美国纽约西奈山医院进行博士后深造学习,在胸部疾病的影像学研究方面有着较深的造诣。研究成果发表的《Radiology》创刊于1915年,为北美放射学会(RSNA)旗舰期刊,连续十年位列中科院/JCR放射学1区(Rank 1),代表国际影像医学最高学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