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到底还能活多久?”“肿瘤不就是癌症吗?”“我得癌了,不就没救了吗……”,类似这样得问题,肿瘤科医生们几乎每天都会听到。黑龙江省肿瘤防治研究所所长、哈医大肿瘤医院张清媛副院长告诉记者,这样的问题常常让她哭笑不得,但这也恰恰反映出了百姓对于肿瘤知识的一知半解,存在一定的误区。
一、什么是肿瘤?
据张院长介绍,什么是肿瘤?这是一个很庞大且复杂的问题,但是简单来说,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都是由亿万个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总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和速度新生、成长、衰老、死亡,有规律地进行着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肿瘤人体某部位的细胞在致癌因素作用下,使一个或几个细胞的基因受到损伤产生突变,然后这些细胞不按人体需要不受人体控制地活跃地无限制地增生,这些无限增生的细胞常常在一起形成肿块,这就是肿瘤。
肿瘤分两大类: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常统称之为癌症)。良性肿瘤生长缓慢,除在要害部位占位有影响外,一般对健康和生命没有危害。恶性肿瘤生长迅速,与人体争夺营养,产生有害代谢产物,破坏人体正常器官组织结构,如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将会夺人生命。
二、什么是癌症?
癌症在英文里叫 “cancer”,直译为“螃蟹”,张院长介绍说,因为这个词可以形象地提示癌症细胞其“张牙舞爪”地生长、“横行霸道”地侵袭的特点。当人们听到“癌症”这一词汇时,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像“麻疹”和“感冒”一样单一的疾病。其实“癌症”这一术语常指200多种疾病,它们可以起源于身体中的任意一种细胞或器官。
癌是是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不管它发生在何处,癌是恶性的,不能自制的:并且呈侵袭性生长的一种新生物。身体不同部位的癌有着不同的名称,例如肺癌和乳腺癌。但在一个部位可能存在具有不同特征的不同类型的癌,例如乳腺癌和肺癌都有多种类型。癌症还有另外一个特征,即在导致肿瘤产生的因素被消除后,肿瘤仍继续生长而不自行消失。
在这里张院长提醒大家,其实,从2006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权威机构纷纷改弦易辙,把原来作为“不治之症”的“癌症”重新定义为可以治疗、控制,甚至治愈的“慢性病”。对于普通人而言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癌症像是一种普通的慢性病一样,只要加强预防、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再加上越“瞄”越准的新药,所以癌症并没有那么可怕。
三、什么叫做“带瘤生存”?
所谓的“带瘤生存”是指患者经过全身有效的抗肿瘤治疗后,常见的癌症症状消失,瘤体局部进一步缩小,癌细胞不再扩散,病情长期稳定并趋于好转,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可独立工作和生活;换句话说就是机体免疫保护功能大于瘤体扩散能力,使癌细胞长期“静止”、“休眠”,人体和肿瘤处于暂时相容的平衡状态。
我们常说肿瘤“三分之一可预防、三分之一可治愈、三分之一可缓解”,所谓三分之一可缓解就是通过姑息治疗使患者长期“带瘤生存”。
四、都有哪些治疗手段?
有关于肿瘤的治疗不外乎以下4种: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生物治疗。
1、手术治疗。外科手术仍是根治局部肿瘤最好的治疗手段,目前60%以上肿瘤以外科手术为主,但能做根治性手术的患者只占15%~20%,而且其中约半数病人仍难避免复发转移的可能,这是因为大多数病人在确诊时已扩散,超出手术能做的范围,或已有潜在的转移灶,外科仍可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各种姑息性手术对局部残余、复发病灶、孤立转移灶的切除,与其它治疗手段协同作战,可达到缓解症状,延长生命,甚至治愈。肿瘤外科治疗正向着合理性、功能性、根治性目标发展。
2、放射治疗。近年来,放疗设备和技术方法突飞猛进,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是在20世纪初随着肿瘤生物学、放射生物学和放射物理学的形成而发展起来的。近一世纪来,由于各项技术设备的发展,使放射治疗技术可达到更为精确的程度,对特定体积的组织能够给予精确的限定的能量。例如应用包括多叶准直器、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系统、立体定向放疗设备等的现代放射设备的应用,可最大限度地将放射剂量集中到病变部位,杀灭肿瘤细胞,而使正常组织和器官少受或免受不必要的照射。
3、化学治疗。化疗与外科和放疗相比相对历史较短。但它的发展迅速。新药不断开发、疗效不断提高,是最有发展前途的治疗手段,也是当前恶性肿瘤临床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目前有很多种肿瘤通过化疗可达到治愈的目的,也有相当部分的病人通过化疗可以显著延长生存期。
4、生物治疗。是指通过使用各种生物制剂和手段,调整或者刺激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以杀灭肿瘤细胞为目的的治疗方法,被国内外肿瘤学专家一致公认为是肿瘤的四大治疗手段之一。可与化疗联合应用,效果确切,毒副反应相对低,耐受性好,杀瘤特异性强;能够激发全身性的抗癌效应,对多发病灶或转移的恶性肿瘤同样有效;可以帮助机体快速恢复被放、化疗破坏的抗癌免疫系统,提高远期抗癌能力;对癌症术后防复发效果显著,远期抗癌效果良好。
通过张院长的讲解,相信大家都对肿瘤的发病知识及治疗有了大致的了解,哈医大肿瘤医院的张清媛副院长告诉大家,即使在已经确诊肿瘤或癌症后,一定要坚强面对,积极乐观的态度、坚定的信念会在治疗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家庭的温暖、朋友亲人的关怀同样是癌症患友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持。在医院结束治疗,回归日常生活后要乐于自我照料、从事有意义的活动,努力回到患病前的常态,摒弃“我还是一个病人”这种消极的思想,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你会发现:阳光、空气、雨露依然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