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医生,患者并不和她们直接接触,可又谁也离不开他们,他们就是病理科医生。今天,我们就请来我院病理科耿敬姝主任带我们一起认识病理医生。
他们是医生的医生
耿主任告诉记者,病理医生在国外叫“doctor’s doctor”,就是医生的医生,是疾病的最终诊断者,是临床医生最好的咨询者和合作者。病理医生的工作就是病理诊断,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病理医生每天就是给各科大夫回答问题的。
耿主任说,病人的治疗是以诊断为前提的,因此,准确及时的诊断便成为医院医疗工作的核心。而病理组织学的细胞水平的认识,这是目前公认的对疾病最可信赖的定性诊断。
由于病人的主治医生会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决定其具体的治疗方案,因此,病理诊断需用非常专业的术语描述。这就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严格培训才能完成,所以病理医生是经过多年良好的教育、高素质、谨慎、负责的专业人才。
病理诊断报告不是机器给出的
耿主任介绍,病理诊断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简单直接,肿瘤病理诊断将肿瘤分为两大类即良性和恶性,实际上良性和恶性之间并非一条线隔开,期间还有客观上存在的交界性肿瘤,还存在着恶性潜能的不确定性,还存在送检组织条件的限制性。
每一份患者的标本经过病理科医生和技术员的加工变成一张张切片,每张切片都是一幅画,有些画面明了,有些画面错综复杂,可以图中有图,画中有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典型的和不典型的,病理医生经常会因为一个病例而苦思冥想到废寝忘食。比如,很多病人是手术前的活检,所送的材料只有一两毫米大小,怎样从有限的组织获取最大的信息,需要病理医生既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诊断经验,从微观想宏观以弥补送检材料的局灶性,从局部想整体以避免盲人摸象。
患者常认为病理报告是机器给出的,大错特错了!一张病理报告的得出,往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甚至几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不是一个现代化机器给出的数字,而是出于病理科技师灵巧的双手和诊断医生聪慧的大脑。
病理诊断往往陪伴治疗全程
耿主任介绍,病理诊断是临床治疗的决策依据,包括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预后的判定。
比如,当一个病人肺部CT检查有一个占位性病变,通过支气管镜活检或穿刺活检取到病理标本,得到的病理诊断如果是肺癌,在能够手术的条件下,将决定手术方式,即肺癌的根治术包括肺叶的切除和区域淋巴结的清扫;在得不到术前病理诊断时也可以在手术中通过冰冻快速病理诊断的方法得到需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手术的依据;而术后详尽的病理报告要诊断出具体的肺癌分类、分级及预后指数。
因此,可以说病理医生虽在幕后,但却默默陪伴着患者的治疗全程。
这就是我们平时不常接触的病理医生,他们为主治医生提供着治疗的“金标准”——准确的病理报告,他们不愧为主治医生的神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