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版 患者版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哈医大三院)始建于1972年,是黑龙江省唯一集肿瘤预防、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占地面积20.6万平方米,开放床位3220张,年门诊量120万人次、出院17万人次、手术5.7万例。拥有57个临床科室、21个医技科室、15个教研室、7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以及省内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筛查肿瘤最专业...详情
医院概况

电话:0451-86298000

传真:0451-86663760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南岗区哈平路150号

历史沿革
交通指南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电话:0451-86298000

传真:0451-86663760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南岗区哈平路150号

新闻头条
党建云平台
科研公告
工作流程
人事动态信息
人事规章制度
人事工作职责
历史搜索

扫描二维码关注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分享给其他人

扫描二维码进入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微信小程序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新闻 > 新闻中心 > 正文

“援疆日记” 情洒援疆路

作者:刘锐 于雪峰   来源:   发表时间 :2018-07-03    浏览次数:   

时光荏苒,18个月的援疆旅程即将结束,我马上要踏上返乡的归途。回想起来时的那份忐忑与现在心中的那份留恋和不舍,心中五味杂陈,不可名状。点点拾起援疆路上散落的回忆,感觉琐屑而平凡,又似乎丰富而沉甸,收获满满,也该到了向祖国和家乡父老交上答卷的时候了。

1、初始篇

2017年隆冬二月,我载着祖国和龙江人民的嘱托和使命,挥泪离别了家乡奔赴了祖国的边疆阿勒泰。

阿勒泰,一座宁静而偏远的北疆小城,人口不足10万人,有着清新的空气、淳朴的民风和秀丽的山水。我们在援疆前方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住进了援疆公寓,那是建在北区山坡上的楼宇,也是一座可以容纳我们黑龙江全体驻阿勒泰干部人才72人的根据地,是我们在新疆的家。

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工作细致而周到,大到电视、冰箱,小至毛巾、碗筷,生活所需一应俱全,使我们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关爱和照顾。全体援疆人好似一个大家庭,温馨而和谐,我们就是在这样一个氛围下开始了援疆生活与工作。
2、 植树篇

援疆工作有多苦多累我不敢说,更多的可能就是枯燥和寂寞。为此,援疆前方指挥部每逢节假日都会组织活动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2017年5月7日,我们迎来了第一次大型活动——植树。参与植树活动的援疆干部共有40余人,大家风风火火,有说有笑,一上午时间就植树800余棵,打造了一片属于我们援疆人的援疆林。我清晰的记得我们种下的树苗叫“火炬”,它象征着我们的援疆精神一样,如火如荼。

临返程的时候经领导批准,我忍不住挑了一颗树苗返回了援疆公寓,将它种植到我们援疆公寓的窗户下,这颗树苗有三个分叉,为了纪念我们这次活动,我给他取名“于李韩”,三个分枝分别代表我们哈医大肿瘤医院三个人:于雪峰、李洪滨、韩毅敏。我要在窗前亲眼看着它成长,也希望它会见证我们援疆历程,希望我们的精神也会像它一样在新疆生根、发芽。

3、 医教篇

我所援助的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是个新晋的三甲医院,肿瘤科更是一个新建的科室,人员和技术力量都很薄弱,肿瘤病人基本都转诊去了省会医院,科室医生对肿瘤知识还很匮乏。初来伊始,由于病源缺乏,每天除了批阅整改医院的病历,为科室安排小讲课成为必不可少的课程,外科补液—外科营养—肿瘤基础—胃癌等课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科室医生的基础知识。

为了给阿勒泰地区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我和肿瘤内科医生李洪滨亲自指导和带教两名当地医生,并在地区人民医院的教学查房比赛中获得第三名的成绩。

2017年6月,我迎来了第一个手术病人,为阿勒泰地区开展了第一例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也收获了援疆以来的第一面锦旗。

所谓万事开头难,有了这个好的开头,局面似乎打开了,肿瘤手术病人逐渐多了起来,肿瘤病人的向外转诊率由原来的80%降到了不足20%。但同时,我也迎来了入疆以来第一个严重并发症的考验。那是一个近7旬的老年女性,多年的糖尿病和既往的开腹手术史也曾动摇过我为他们做手术的决心,家属的诚恳和信任征服了我。那天手术过程很顺利,肿瘤切除的也很彻底,但很不幸的是,也许是年龄和糖尿病的因素,一周后,胃肠外科最棘手的并发症——吻合口漏发生了。虽然这不代表着手术的失败,更不意味着医疗的过失,但是患者的医疗经费、围手术期风险和康复时间毕竟大大增加了。历经数次的反思和自省后,我清醒的明白,必须如实勇敢的去面对,正视风险远胜于推卸和逃避,我将病情的情况如实地告知了家属,家属很孝顺也很明理,患者女儿不止一次对我说:于主任,我们信任您,只要您说有希望,我就决不放弃。听了她的话,我感动的差点哭出来。次日,我联系了相应部门立即去乌鲁木齐购置了治疗吻合口漏的肠内营养管和营养制剂,立即为患者安排了第二次手术,清创和置管。历经二次手术的打击和腹腔感染,患者在ICU整整5天后才返回病房,随之而来的是创伤应激和糖尿病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切口感染、坠积性肺炎……天公不负有心人,历经数日的辗转难眠,数次的翻查资料;历经3个月零9天,我的患者终于痊愈出院了。出院的第二天,患者女儿送来了我入疆后的第四面锦旗,也是最为珍贵和难忘的礼物。阳光驱散了阴霾,望着患者和家属脸上信任和感激的表情,三个月无眠的付出都似乎那么不值一提。阿勒泰,我人生的课堂,在这里我经历了人生成长中最为宝贵的一课:全心全意为民,问心无愧行医。

随着手术和会诊的逐渐增多,我和医院其他科室的合作也频繁了起来。先后开办了几期阿勒泰地区的学习班,提高了当地医生的诊疗水平。

2018年初,针对阿勒泰地区胃肠道肿瘤高发、晚发的趋势,结合肿瘤治疗领域内多学科精准治疗的模式,由我牵头组建了阿勒泰地区第一支胃肠道肿瘤MDT小组,这将是阿勒泰地区肿瘤治疗领域的里程碑,为促进肿瘤医生们的学习和交流打造了理想的平台。

4、 公益篇
为了加快地区人民了解我们援疆医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更大范围的宣传肿瘤的防治知识。我和我所在的医疗队先后奔赴布尔津、吉木乃、哈巴河等村县进行为期一周义诊和宣讲活动,并在阿勒泰广播电台《民生民生》和电视台《龙江医生在线》的节目中为广大民众进行宣教和普及肿瘤相关知识,获得了较好反响。同时,扩大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肿瘤科的影响和知名度,患者逐渐对我们科室认识和信任起来,避免了患者去省会就诊的周折和花费,切实造福了本地市民。

5、 结亲篇
维持边疆稳定,促进民族融合是我们援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新疆自治区的统一部署下,我所在的援疆医疗队参加了阿勒泰地区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

初春时分,尽管冰冻的大地还未完全苏醒,我们已踏上了结亲之路。我们所结亲的地点叫布尔津县冲乎尔镇波尔托别村,那是当地的一个贫困村。得知我们的到来,村民们熙熙攘攘的赶到了村委会,我的“亲戚”也来了,他叫哈那提·胡马尔别克:一个哈萨克族小伙,穿着粗布简陋的衣服,黝黑的面庞上带着憨实的笑容。我们相互握了手,可惜的是他听不懂汉语,语言不通成为了我们沟通的障碍。在村委会的安排下,我走访了“亲戚”家,路过家门口的时候我遇见了阿尼亚·哈那提的妻子。她的汉语很流利,基本上解决了我们之间的沟通障碍,在她的引领下,我走进了他们家。踏进家槛的那一刹那,我仿佛回到了儿时70年代的记忆中,我没有想到中国还有这样贫困落后的地方,家中没有什么像样的陈设,泥土地上简单的搭个炉子,戏匣子,缝纫机这样的古董成了家里像样的家具。尽管哈萨克族是个游牧民族,居无定所,但是这样简陋的居住条件还是我所未能想到的。阿尼亚略带激动的说:我们的房子是今年政府给我们盖的,以前都是住在山上,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这都要感谢国家感谢党。

返程的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直到现在我才了解我的国家还有这样贫苦的地方,看来援疆的路依然任重而道远。虽然我人微言轻、势单力薄,但是后方的祖国和龙江人民是我坚强的后盾。新疆“亲戚”的贫苦很快传回了龙江,我所在单位哈医大肿瘤医院的领导对此事十分重视和关注,马上发动全院员工为新疆人民募捐,短短一周时间就筹集了援助物资千余斤,几经波折终于从万里之外的哈尔滨发到了阿勒泰。在我们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帮助和协调下,物资很快抵达了村民手中,看见村民收到捐赠物品时那喜悦的表情,再辛苦也值了。感谢家乡的领导和充满爱心的亲人们,有了你们我无论走到哪里心中都充满了力量,我替新疆人民谢谢你们。

6、 离别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18个月的援疆历程转瞬即逝,望着阿勒泰的将军山,望着阿勒泰的克兰河,望着援友们依依惜别的送行,望着茁壮成长中的“于李韩”,泪水已悄然冲出眼眶。别了,美丽的阿勒泰,我的第二故乡, 一个曾经洒下汗水的热土;别了,我的援友们,491个日夜我们休戚相关、荣誉与共。路漫漫其修远兮,盘点收获,收拾行囊,整装待出发!

7、 致谢

2017年10月中旬,我们迎来了19大的召开,和全国人民一样,我们在新疆欢欣鼓舞,聆听着19大的报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对,为实现强大的中国而奋斗。我似乎也受到了一种强大的召唤,似乎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豪,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我也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个目光远大,廉洁清正的政党而骄傲。我期待并努力着中国梦的实现。在新疆的临别之际,感谢党感谢国家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来援疆;感谢援疆前线指挥部和医院的领导选择了我来援疆;感谢新疆人民锻炼和照顾了我,我无悔我的援疆路!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