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版 患者版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哈医大三院)始建于1972年,是黑龙江省唯一集肿瘤预防、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占地面积20.6万平方米,开放床位3220张,年门诊量120万人次、出院17万人次、手术5.7万例。拥有57个临床科室、21个医技科室、15个教研室、7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以及省内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筛查肿瘤最专业...详情
医院概况

电话:0451-86298000

传真:0451-86663760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南岗区哈平路150号

历史沿革
交通指南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电话:0451-86298000

传真:0451-86663760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南岗区哈平路150号

新闻头条
党建云平台
科研公告
工作流程
人事动态信息
人事规章制度
人事工作职责
历史搜索

扫描二维码关注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分享给其他人

扫描二维码进入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微信小程序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新闻 > 新闻中心 > 正文

哈医大三院PET/CT中心主任于丽娟教授——肿瘤“照妖镜”背后的慧眼

作者:生活报记者:刘凤梧   来源:   发表时间 :2012-10-30    浏览次数:   

7月22日,是于丽娟教授神情极为振奋的日子。这一天,世界首台多晶体PET/CT系统(Discovery Elite)在哈医大三院开机运行,陪伴了她八年之久的那台单晶体PET/CT(型号Discovery ST )正式“退役”。这对于于丽娟来说,俨如冲锋疆场的勇士配备了一支最锋锐的武器。

身为我国著名肿瘤影像诊断权威专家,这个被誉为肿瘤“照妖镜”、健康“守护神”的最新PET/CT系统,无疑要在她的手下为更多的患者守护着生的希望。      
       
一台昂贵设备的“吐故纳新”

说起PET/CT,于丽娟与它可谓感情至深,因为她的一切职业成就都是与PET/CT相伴而成的。

2004年初,在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的于丽娟即将毕业,北上广等发达地区的知名医院纷纷邀她加入。此时,惜才如金的哈医大三院院长徐秀玉专程找到于丽娟,希望她继续回院工作。就在那时,于丽娟汇报了自己读博期间对最尖端医学科技PET/CT的认识和收获。巧合的是,徐秀玉正在考虑如何将医院带向一个全新的技术高地。就这样,于丽娟回院主持PET/CT筹建工作,一台耗资数千万元的崭新仪器不久就落户了医大三院。

于丽娟清楚地记得,那是2005年1月26日,对很多专家来说还很陌生的PET/CT首次开机试运行。她亲自操作仪器,在全院选出来的两个疑难肿瘤病例被成功扫描,诊断结果出奇地准确,为患者下一步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坚实的依据。这两个病例的扫描成功,让于丽娟在院内名声鹊起。此后,但凡患者病情诊不清的,院内专家一定都来找于丽娟的PET/CT。

截至今年7月,于丽娟和她的团队使用这台配备4排螺旋CT的Discovery ST PET/CT为患者诊断15000余人次,诊断准确率达95%,这在东北三省排名第一,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最初,因为患者不了解PET/CT,而且价格较贵,许多人不愿意接受这种PET/CT这种检查,但是于丽娟用一个个让人信服的真实病例,揭示了PET/CT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巨大优势,为临床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因此,申请做PET/CT检查的患者越来越多,而这台PET/CT每天最多只能接诊15个患者,有的患者甚至要排好几天才能做上检查。她得知,国外刚刚推出最新型的多晶体PET/CT系统,它由五种晶体材料取代了原有的单晶体材料,同时配备有64排128层螺旋CT,因此,具有最高的探测灵敏度和最高的能量分辨率,可以发现微小的病灶,而且扫描速度极快。最主要的,是现有的PET/CT已经无法满足临床、科研需要。去年,于丽娟向院长建议,这台PET/CT需要更新换代。

购买如此昂贵的诊断设备,需要经过有关部门繁琐的审批程序,任何人决策购买都很艰难。但八年的PET/CT临床应用,于丽娟带领的团队最大限度使用和发挥了PET/CT技术的优势,体现了它在肿瘤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价值,因此,以徐秀玉院长为首的院领导班子决定购买新设备。经过艰苦的努力,最终,这个多晶体PET/CT来到了哈尔滨。

“看到了以前看不到的东西”

一台PET/CT系统不仅本身身价不菲,患者用其检查一次,检查费用也很高昂。

在PET/CT中心门口,于丽娟为患者专门设了一个“接诊台”,她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看患者自带的CT、MRI等影像片子,她要让自己清楚,患者来这里到底需要自己给解决什么问题,这便于她在PET/CT扫描过程中针对一些问题,增加一些处理,“要是不给解决问题,让患者做这么贵的检查那不是白做了吗?”

CT、MRI、ECT、PET等这些先进影象设备的问世,无疑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对人类疾病的诊断提供了精确的参数支持。然而,在于丽娟的眼中,任何一台设备都有它自身的局限,PET/CT也一样,但唯有PET/CT具备这样一双“慧眼”:通过一次检查,就可为医生提供患者全身的信息,即使微小的病灶也无法躲藏,“它看到了人体内以前无法看到的东西”。

今年3月,60岁的张先生胸部疼痛一个多月,在各家医院拍了多次胸部CT,及MRI,肺部没有发现病变,只发现纵膈淋巴结肿大,无法确诊,于丽娟出影像会诊门诊时建议他进行PET/CT检查,结果PET/CT扫描在他的胃部发现恶性肿瘤,他纵膈淋巴结肿大是因为胃癌引起的淋巴结转移从腹部延伸到了胸部。与张先生一样,孙先生在肺癌化疗后,日前左髂部及腰部疼痛,但经ECT检查未见异常,但PET/CT发现,该患左髂骨及周围软组织转移,腰椎转移。57岁的穆先生做了一个CT,发现肺内一个病灶;ECT发现左侧肩胛骨及腰椎代谢活跃,怀疑为骨转移。可PET/CT证实,该患并无骨转移,但在纵隔、肺门淋巴结及肾上腺却出现明显转移。类似这样用常规影像没有发现的病情信息,在于丽娟的“档案”里有太多太多。

“在疾病早期形态结构尚未发生明显异常,B超、CT等检查还未发现病变时,PET/CT检查即可发现病灶;同时,它还可以准确地判断出肿瘤的良恶性,这是PET/CT的两大先进性所在,”于丽娟说。

阅过的片子可以堆成山

如今,于丽娟是国内著名肿瘤影像诊断权威专家,是我省PET/CT学科带头人。她有着极为完整的学院历练——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博士、哈尔滨医科大学博士后、美国匹兹堡大学访问学者,也正是这些厚实的学业素养,让专家对疾病判断的决定作用在高科技设备PET/CT面前大大凸显出来。

2011年11月,78岁的孙女士发现右下腹肿物在一医院就诊,后行腹腔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质硬,与周围组织粘连,腹腔另有种植结节,只切除了部分肿物。术后病理显示,肿物系低分化腺癌,但原发灶来源不清。后续的PET/CT报告显示,盆腔右侧肿块伴糖代谢增高,符合恶性病变影像特征;肝脏多发占位伴糖代谢增高,考虑为肿瘤肝转移。但那家医院依然诊断不出原发肿瘤在哪儿,如果肝脏真是多发转移,就再没有手术价值了。

今年5月,绝望的患者家属找到于丽娟,她全面分析了患者的病例资料,最后诊断为盆腔占位,考虑为右卵巢癌;肝脏没有转移。5月8日,孙女士在哈医大三院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大网膜等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孙女士的病情确如于丽娟诊断的,系右卵巢中分化腺癌。8月,孙女士在哈医大三院用新PET/CT进行了复查,全身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患者家属沉重的精神负担放下了。

于丽娟精准捕捉病魔的“功力”,源于她的深厚理论根基和对影像片子的细心审读。PET/CT对患者扫描一次,片子最多的达到一千多张。于丽娟经常静静地坐在电脑前,一张一张的翻阅着,每遇到可疑之处,她都会放慢速度,反复对比。从业24年来,于丽娟阅过的片子达数万,如果摞在一起完全可以堆成一座山。如果说,在PET/CT之外还有一双“慧眼”,那么这“慧眼”就长在于丽娟身上。

“对PET/CT图像的判读远非最初想像的那样简单,它要求PET/CT诊断医生具有综合影像诊断的能力,同样的图像不同经验的医生可有不同的诊断结果,”这是于丽娟对他学生说的一句话。 

影像检查背后的遗憾

通过PET/CT检查,究竟挽救延长了多少人的生命,于丽娟已经记不清了;但一个个在PET/CT面前留下遗憾的患者,却让于丽娟记忆犹新。

2005年,家境富裕的老张在广州实施肺癌手术。两个月后,他回到哈医大三院接受化疗。化疗之前,医生建议他做一个PET/CT检查。检查发现,他的癌细胞在淋巴结、骨等处均有转移。这个结果让于丽娟很困惑,“术后才60多天,怎么会这么快就出现转移呢?”她分析,可能老张在术前就有转移,手术医生当时没发现。

于丽娟向老张的家人要来了他以前拍的所有影像片子。三年多来,老张拍的胸片和CT有几十张,对于他最初的肺部阴影,医生是按照结核来治疗的,经用药病灶一度缩小;但后来又出现反复,北京、上海等地知名医院的专家均找过,但都没有诊断为肺癌,最终还是在广州,医生建议他做手术切除,术后病理为肺癌。于丽娟阅片后疑惑解开了:老张的病好长时间都在按肺结核治疗——胸片和CT的表现的部分疑似肺结核,部分疑似肿瘤,这让医生判断不一也算正常。

“这期间,没有人建议你们做个PET/CT吗?”于丽娟问。

“没人告诉啊,”老张的家人一脸无奈。

是啊,那个时候,即使是临床医生,又有多少人了解PET/CT的作用呢?

不到一年,老张离世。“如果早一点确诊肺癌,或者早一点发现有转移,他不会去世的那么早,”于丽娟说。

在各大医院,拎着厚厚一摞片子往来穿梭的患者简直成了一道风景。然而,即使做了足够多的影像检查,诊断不清的病例依然大量存在。最后,很多人不得不走进于丽娟的办公室。“要是早知道PET/CT这么管用,不如当时就做了,何苦绕了那么多弯路呢?耽误了病情不说,而且钱最后一分没少花!”很多患者这样向于丽娟诉苦。

知识链接

1、什么是PET/CT?

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中文全称是“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是一种利用体内注射正电子显像剂来反映人体功能代谢信息的影像技术,PET/CT,即PET与CT的同机融合,它集PET的功能代谢和CT的形态结构两种检查优势于一身,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医学影像技术,也是最重要的分子成像设备。

2、PET/CT主要适应症

是目前最强大的诊断肿瘤的医学影像设备,用于早期发现、确诊、分期、决定治疗方案、术后复查、放疗和化疗疗效评价以及查找原发病灶等,被誉为肿瘤的“照妖镜”。目也是前最先进的体检设备,10分钟即可完成全身扫描,可以早期发现微小病变;一次检查就可以提供全身信息,使临床医生一目了然看到疾病的全身状况,被誉为“生命的雷达,健康的守护神”。

 

\

\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