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内镜及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发展,原来需要开腹手术的疾病,现在可以通过内镜和腹腔镜技术来解决,逐步形成了胃部疾病的手术治疗三种方式并存的局面:1.开腹手术,2.腹腔镜手术,3.内镜下手术,当然也包括后两种手术结合在一起的双镜联合手术。
EMR(内镜黏膜切除术)和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都是胃部疾病内镜下治疗的重要技术,适应症主要有胃癌前病变,早期胃癌,胃黏膜下肿瘤三大类疾病,与传统外科的胃切除手术相比,保持了胃部结构的完整性,二者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上有绝对优势,同时也为因高龄,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治疗手段。
2010年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院胃肠外科派出科室骨干力量赴国内率先开展并获巨大成功的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治疗中心学习ESD技术,并于2011年初回院后立即开展了该项技术,至今已成功开展数十例,均取得良好疗效,不仅填补了我院在该项目上的技术空白,同时为医院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通常情况下,内镜下手术技术掌握在内镜医师的手中,而腹腔镜手术由部分掌握此项技术的外科医生完成,这两项微创技术各有所长,又能互补不足。然而,对于一部分既可以内镜完成也可以腔镜完成的手术,内镜医师和腹腔镜医师往往各持己见,倾向于用自己更擅长的技术解决问题。
当今,医学的发展正趋向于以疾病为中心的模式,如果能同时掌握这两项技术,将二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手段,同时也可以将二者各自的优势最大程度发挥出来!我院胃肠外科集合内镜下治疗,腹腔镜手术以及标准的开腹手术为统一整体,形成以胃部疾病为中心的治疗模式,为每一例胃部疾病制定一个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对于胃的癌前病变,直径<2CM的病灶采用EMR切除,直径>2CM的病灶推荐ESD治疗,一次完整切除病灶,降低复发率。胃的良性肿瘤,如胃息肉、胃间质瘤、胃异位胰腺、脂肪瘤等;内镜超声检查确定来源于粘膜层或位于粘膜下层的肿瘤,通过ESD治疗可完整剥离病灶;治疗后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胃部创面一般2个月左右愈合。对于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肿瘤可行腹腔镜手术和双镜联合治疗。
2012年医院加大扶持力度, ESD治疗的相关先进治疗设备成功引进了手术室,极大保障了高难度ESD治疗的安全性,对于治疗过程中需要双镜联合或开腹手术的病人,无需再请会诊,或转科室,大大节约了抢救和治疗的宝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