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版 患者版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哈医大三院)始建于1972年,是黑龙江省唯一集肿瘤预防、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占地面积20.6万平方米,开放床位3220张,年门诊量120万人次、出院17万人次、手术5.7万例。拥有57个临床科室、21个医技科室、15个教研室、7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以及省内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筛查肿瘤最专业...详情
医院概况

电话:0451-86298000

传真:0451-86663760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南岗区哈平路150号

历史沿革
交通指南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电话:0451-86298000

传真:0451-86663760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南岗区哈平路150号

新闻头条
党建云平台
科研公告
工作流程
人事动态信息
人事规章制度
人事工作职责
历史搜索

扫描二维码关注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分享给其他人

扫描二维码进入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微信小程序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新闻 > 新闻中心 > 正文

他山之石———美国学习感想

作者:福建省肿瘤医院 黄峰   来源:   发表时间 :2011-06-07    浏览次数:   

在省卫生厅和我院的大力支持和资助下,在导师应敏刚院长的亲切关怀下,我于2010年4月至10月前往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长老会医院)和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MSKCC)参观学习。六个月的时间虽然短暂而过,但异国他乡的学习和生活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两家医院是美国乃至全球颇具影响力的医疗中心,分别是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医院。MSKCC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1884年)、规模最大的私立癌症中心,与MD.Anderson Cancer Center(MDACC)一样,是目前享誉世界的两所癌症中心,拥有众多世界知名的肿瘤领域的专家学者。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长老会医院)与Mount Sinai Medical Center(西奈山医院)是纽约州最著名的两家医学中心。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环境优雅、设备先进、医患和谐、治学严谨、治疗规范。

外科:高效率 重团队 显关怀

美国医院外科很早上班,早晨6:00病房查房,7:00早会,8:00开始手术,一天平均3~4台的手术量,每周Attending两天看门诊,两到三天做手术,一天做研究,周末休息。

美国手术的高效率在各个环节都体现得淋漓尽致。首先是住院时间管理。一般的甲状腺切除、腹腔镜胆囊切除等手术都是无需住院的,而胃癌根治、结肠癌根治、whipple术等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一般为1周,床位利用率非常高。如此短的住院时间也是离不开其背后的一套高效的支持系统:医院有一个术前准备中心,手术病人术前检查全部在那里完成。每个病房都有Case Manager(病例管理员),负责协调患者的出入院事宜。他们负责联系患者出院后进一步治疗的各种事宜,包括转入附近康复医院继续治疗以及随访等。其次是工作方式。外科查房,通常是住院总住院医师带领整个团队看病人,期间除了跟病人寒暄之外会把换药、拆线、拔引流管等操作一并完成,连病程记录也会在此时完成。他们每台手术无论大小一般都只有两个手术医生,这可能得益于他们先进的拉钩系统,省下了台上拉钩的人手。最后是一个高效的电子病例管理系统。病人的一切资料都可以在这个系统内获得,包括病历、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以及医嘱等,只要病人始终在这家医院就诊,其一生的资料都保存在这个系统内。医生可以很方便地利用院内的任何一台电脑进入这一系统内录入医嘱、病历、手术及各项操作记录,也可以便捷地在该系统中查到病人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以及病理结果等。强大的硬件保障节省了医生们很多时间。当然,这样一套系统的价格是很昂贵的。

如果说高效率是美国手术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的话,那么留给我最大感动的是那里的团队精神。只要是大家为了共同目标工作着,他们都称为Team(团队)。在病房里,Team通常会由高年住院医师、执业护师(nurse practitioner)、Intern和学生组成。在手术室里,Team的成员通常是台上护士、巡回护士、麻醉师、手术医师和学生。当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成为一个Team,哪怕是一个临时的team的时候,那种团结与和谐本身就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力量。每当你进入一个新的团队,所要作的第一件事情永远是自我介绍,之后每个人都把你当成是团队里的一分子。

外科查房和手术过程始终贯穿着教学。下级医生提出的问题,Attending都会认真、耐心地给予回答。手术台上Attending主要扮演指导者的角色,Fellow才是真正的主刀医生,对于手术的每个步骤,Attending都会认真讲解、示范,并及时纠正下级医生的操作。

外科专业分工很细。乳腺科、肝胆胰外科、结直肠外科等专业组各司其职,只负责治疗相关病种,不存在跨科、跨专业行医等问题。虽然每个治疗组每周手术台数并不是很多,但手术指征明确,治疗规范,医疗质量很高。众所周知,在美国,医生是个高收入行业,平均年薪20多万美元,是普通行业的8--10倍,获得医师执照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依法行医是他们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外科医生看门诊,平均看一个病人所花费的时间是30分钟,一天(含上、下午)通常只能看十几个病人。医生和病人的关系象亲戚、朋友一样,非常亲密,见面时互相问好,分别时相互拥抱,医生们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跟病人“聊天”以及解释病情上。那些聊天看似无关紧要,其实获得了很多病人的社会背景以及个人史,而在美国,大夫们对于这些内容是相当重视的。一次有一个80多岁结肠癌肝转移的老先生来看门诊,教授对病人的社会家庭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询问,"跟谁住在一起,平时由谁照顾他,有几个孩子,孩子们跟他的关系如何......"问了一连串的问题。事后教授告诉我,病人的社会功能有时在治疗上起决定性作用,比如这位老先生,他的肿瘤已经是晚期了,他能否从化疗中获益基本取决于他的社会功能是否良好,如果他本来就已丧失大部分的社会功能,那么化疗对他可能弊大于利。虽然"社会-生物-医学模式"对我来说也不是什么最新鲜的概念,但这件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印象。至于解释病情,美国医生也是非常耐心,不厌其烦,加上患者总体文化素质较高,医患关系很和谐。一旦有医疗纠纷,都由律师出面走法律途径,不存在家属到医院打、砸、闹的情况。

讨论会:气氛活跃  倡导自由

每星期聚会一到两次,讨论特定的主题,已形成科室制度。这些主题或者是研究课题的设想或初稿,或者是杂志上新发表的大家感兴趣的文章,或者是新出版的一本书中的一到两章等。每次主题定下来以后,由科秘书用电子邮件通知每一个人。讨论时,我最深刻的体会是气氛活跃,任何人任何时间都可以很礼貌地打断演讲者进行提问,据说演讲者最喜欢得到的反馈可能也是提问,因为这说明听众很认真并且带着思考地在听,有问题意味着你在思考。各种讨论会不拘形式,大家往往边吃边喝边谈,人人都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观点。通过这些讨论,大家思路得到了开阔,自然学术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

学术报告会:跟踪前沿 轻松热烈

医院学术气氛很浓,学习气氛也很浓。每天都有各种学术报告会,所请的教授有本院的,但大多是外校或外国的。我听了多次这样的报告会,报告会一般分三阶段。第一阶段由主讲者念一篇论文或讲授一个主题。第二阶段是有听众提问题,主讲者回答问题。这一阶段往往很热烈,美国医生都很善于思考和提问,所提问题有时很尖锐,用中国人话来说,就是很不给面子。第三阶段是自由交谈时间。会场备有饮料和点心,大家在那里边吃边喝边谈,直到结束。

图书馆:丰富先进  服务到位

医院和研究所的图书馆藏书丰富、设备先进。最新出版的Cancer、Nature等期刊都可以随时阅读。个人计算机、计算机工作站及计算机网络一应俱全,并可和全世界许多大学及研究机构联机,使得数据的获取迅速而准确。很多阅览室都有沙发、地毯,还有免费的咖啡和小点心,服务很到位。图书馆大多数时间是从早7:30分一直开到晚上10点钟,很多医生和医学生都在这里免费上网和学习。

此次美国学习之行,的确收获很多,体会也很深。其实我们手术操作技术方面并不比他们差,甚至有的强于他们,但美国医院的设备不愧是世界一流,医生普遍对设备较为依赖,高尖端设备提高了手术精准度,也在一定程度上相应地提高了疗效。我们要努力缩小与他们的差距,营造良好的社会医疗环境,提高法律意识,发扬求实创新精神,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