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推进医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精神,确保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哈医大三院党委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全面推进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坚持做到加强领导,精心规划,强化基础,丰富载体,注重实践,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用榜样的力量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
苏君博士是脑外科副主任,也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在社区讲座和探访时结识了很多需要帮助的患者,为了让患者能得到更多的医疗帮助,她把自己的电话留给了患者家属。于是,她的电话成了咨询热线和求助热线。她本身也是一位患者,换过两次肾,身体非常虚弱。一天下班时,她接到了一个病人家属的电话,说患者发高烧、呼吸不好且伴有头疼和呕吐。她饭也没吃,就去了患者家。爬了6层楼的她,已是气喘吁吁了,顾不得休息,马上帮病人调药、换药。那晚,她一直忙到晚上八点多才回家吃上饭。之后,她还特别不放心,又跑了三、四趟去看望那名患者。苏君说,在医院为患者就诊和出去讲座义诊的感觉很不一样。做义工会深入到患者的家庭中体会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患者和患者家属不只把我当医生,还把我当朋友,会跟我唠家常、说悄悄话。你会觉得病人和他的家人都特别需要你,有一种被需要的幸福感,最重要的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乳腺外科副主任李志高是一个经常给患者“送礼”的医生。每次健康讲座或大型义诊,李主任总是最受欢迎的人,他的周围挤满了咨询乳房健康问题的女士,常常是义诊已经结束了,李主任还被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围着不能离开。他愿意让更多的女性能够了解乳腺疾病预防知识,源于为末期患者提供家居服务的经历让他感触颇深。癌症这个病特别费钱,很多家庭与癌魔抗争不仅耗尽了心力,更是倾尽了家财。李志高说,有一次,他去了香坊的一个患者家,全家三口人就住在一间不足6平方米的屋子里,局促得连一张桌子都很难放得下。再看看他们吃的、用的、穿的,更加令人心酸。他从来没想到在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还会有生活得如此艰难的人。所以每一次病人来电话需要出诊时,他就会和同事们买些米、面、油之类的东西带去。这些东西花不了多少钱,却可以为一个家庭解燃眉之急。李志高说,有时候对于末期癌患来说,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比药物治疗更重要,我就是希望他们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能感受到医生对他们的一份关心、一份爱。
苏君和李志高只是我们哈医大三院众多优秀共产党员中的杰出代表,也是我们“创先争优”活动中的典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时刻以做一名优秀共产党员要求自己,始终以“病人至上、医院为家”,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深得患者好评。面对患者他们总是笑脸向迎,热情接待,细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这种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观念、客观公道的处事原则,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倾入工作的满腔热情,深深打动着每一个医护人员,也深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在他们的带动和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共产党员加入到了我们的博士团。他们的周末可以连续两晚睡在火车上,只为了能用上一个白天的时间为边远地区的人们义诊;他们的健康知识可以讲上千遍也不厌倦,只为了能够校正人们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他们的薪水可以毫不吝惜地花掉,只为了孤苦无依的病人能够免去治病的后顾之忧。他们中,有德高望重的资深专家,也有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他们中,有的自己也身患重病,却坚持到患者家探访出诊;有的白发苍苍年事已高,却不辞劳碌奔波在义诊宣讲的第一线……
宣教义诊活动不局限于市区居民,他们针对城镇及农村居民健康意识薄弱、卫生医疗条件差的实际情况不定期到村镇为农民送去健康知识和免费的医疗服务。在松北区松浦镇、双城城东村、方正县德善乡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村子里的会议室搭起了义诊台,卫生所成了临时的健康宣教室,村民的床头摆上超声机、心电仪,村民排起了长队。当地居民无不对博士团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希望你们常来!一位松浦镇的大妈说:10多年了没有享受过这么正规专业的检查了,以后你们常来!
他们所做的一切,平凡、平常,然而却有着水滴石穿的力量:从来不进医院的人获得了免费检查的的机会,家徒四壁的贫困患者得到了社会捐助的善款;上万名在义诊中发现问题的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救治,十余万名群众在聆听科普讲座后更正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科学防病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而这所有的改变都源于一个群体坚持不懈、不图名利的无私耕耘。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再次看到了白衣天使无私的爱,感受到共产党员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