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发病率居消化道肿瘤第一位,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中老年多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故我们总结分析了我院1999年至2004年住院的144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老年与青年胃癌进行比较,探讨两者的特点和差异,以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
结果显示老年组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男女比为2.33:1,青年组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男女之比为1:1.35,两组性别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文献报道相似。老年组男性发病率高可能与男性吸烟嗜酒机会多,与致癌物质接触机会多等因素有关。青年组女性多发可能是由于正处于青春期,女性激素分泌旺盛,同时胃癌细胞雌激素受体(ER)过度表达所致,以及机体内生长激素的水平综合作用所致。
临床表现绝大部分出现上腹痛,腹胀,消瘦,呕血黑便,恶心呕吐,反酸嗳气及贫血。老年组胃癌腹胀,消瘦,吞咽困难等症状较青年组多见,可能与老年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高,病程长和慢性消耗有关;青年组胃癌上腹痛,上腹包块较老年组多见,可能与老年人痛觉减退及青年胃癌易于浸润生长和早期转移有关。本组老年人胃癌发生于贲门底者33例(36.67%),出现吞咽困难者23例,占69.70%。贲门胃底病变是老年人出现吞咽困难的直接原因,也是老年人胃癌的一个特点,易误诊为食管癌,故老年人只要出现吞咽异物感及胸骨后疼痛不适,即应高度重视,考虑本病之可能。
老年组病程在3~6个月之间的例数高于青年组,而病程≤3个月的例数则低于青年组,提示青年胃癌病程短,进展快;老年胃癌发病隐匿,病程较长,进展缓慢。考虑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⑴老年患者起病时症状轻微且不典型,中上腹痛较少见,往往以腹胀不适,纳差消瘦起病,就诊相应较晚;⑵老年患者年老体衰,胃末梢神经感觉减退,对刺激的敏感性下降,对疼痛反应较迟钝;⑶可能与部分老年患者因其他疾病服用胃肠动力药或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有关;⑷老年人机体新陈代谢机能减退,癌组织生长缓慢。
老年组贲门胃底部癌发生率高于青年组,而青年组胃窦癌发生率高于老年组。提示胃癌发病部位有随年龄增长逐渐上升的倾向。由于在胃镜下难以区别原发癌部位究竟是在贲门部还是在胃底部,故称之为贲门胃底部胃癌。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胃癌的好发部位与发病年龄有关,青年为胃窦部,随年龄增长,发病部位逐渐向胃体胃底及贲门转移,分析其原因可能有:⑴老年人神经调节机制失调,平滑肌退行性病变及下食管括约肌(LES)张力低,导致胃-食管反流,引起贲门区炎症→修复→增生→癌变。男性患者多有烟酒嗜好,乙醇和尼古丁降低LES压力,也可加重胃-食管反流;⑵可能与胃酸缺乏有关,因为胃酸对胃癌生长有抑制作用。另外胃底贲门部由于解剖生理位置及重力影响使其与胃酸接触的时间和空间受到抑制。
老年组胃癌病灶大小在2.5cm~5cm之间的检出率高于青年组,≥5cm的病灶检出率低于青年组,可能是由于老年人胃癌细胞分化相对较好,生长方式缓和,呈团块状生长较多,故病灶较小;青年人胃癌细胞分化较差,浸润肌层和浆膜层较多,且以低分化腺癌为主,呈弥漫性生长,生物学行为较恶,故大病灶相对较多。
老年组进展期胃癌中BorrmannⅠ型检出率高于青年组,BorrmannIII型低于青年组。老年组分化好的腺癌(高,中分化)多于中青年组(P<0.01),分化差的腺癌(低分化,未分化,印戒细胞)低于青年组(P<0.05),提示随着年龄增长,分化程度较好的癌所占比率逐渐增多,同时表明老年人胃癌浸润能力弱,多呈低度恶性,转移晚,青年人胃癌浸润能力强,易早期转移。
我国早期胃癌诊断率低,平均为7%左右。本组早期胃癌总检出率为5.56%(8/144),其中老年组1例,青年组7例。日本靠X线钡餐和纤维内窥镜结合进行的普查工作,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已达40%左右。关于胃癌的辅助检查,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内镜及X线钡餐检查。从统计资料来看,内镜医师对老年人胃癌的重视程度高于青年人,故老年组胃癌内镜确诊率高于青年组。我们认为,对于胃癌诊断,临床上应联合两种检查手段,可大大提高阳性检出率(诊断准确率)。胃镜检查已成为目前诊断早期胃癌的重要手段,文献报道[8]结合直视观察,活检,细胞刷检涂片的结果,对胃癌的定性、定位诊断率可达95%~98.5%。近年来一些内镜新技术的出现有助于检出早期胃癌,如放大内镜,色素内镜(常用美兰),超声内镜等,阳性率可达65.8%~80%,其中应用色素内镜对病变的定性和取材部位的准确性有很高的诊断价值[9]。早期胃癌的内镜表现缺乏特征性,内镜医师应进行全面仔细地检查,尤其要重视微小隆起性或凹陷性病变及表浅糜烂点,可疑之处应取活检送病理检查,必要时可行大块胃粘膜活检,这是发现早期胃癌的重要环节。本组内镜活检阳性率为76.84%(73/95),假阳性率为23.16%(经术后病理证实)。活检阴性可能与取材不当,组织过少、过浅,或病理连续切片不够等因素有关。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率与以下因素有关:提高对胃癌的警惕性,对年龄在35岁以上,出现不明确的上腹部症状时应作X线及胃镜检查以排除胃癌;提高早期胃癌内镜检查的阳性率,应于病灶的顶端及边缘多点取材,保证一定的活检深度及注意活检第一钳原则,必要时配合细胞刷印片及吸引切割活检等技术。对高度怀疑的病灶或有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应由不同的检查者重复多次检查及活检,并密切追踪随访。
老年组与青年组胃癌在根治切除率和手术切除率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故对于胃癌患者,无论其年龄大小,均应尽可能早期手术治疗,术后加强支持治疗,同时根据情况化疗(常用5-氟尿嘧啶、甲氨蝶呤、环磷酰胺、奥沙利铂等组成联合方案)及生物免疫治疗(常用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等),以期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提高胃癌疗效的关键。胃癌的诊断有赖于临床医师对胃癌的警惕性,重视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对老年人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早或定期进行检查:⑴近期出现不能解释的消化道症状;⑵不明原因腹胀,消瘦或吞咽困难;⑶原有胃病症状近期加重或性状改变;⑷黑便或大便隐血持续阳性;⑸已经确诊的胃溃疡,腺瘤性息肉,萎缩性胃炎伴有异型上皮增生者;⑹胃大部切除术后超过10年者;⑺有胃癌家族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