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医大肿瘤医院传来好消息,该院胸外科被国家卫健委批准成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并获得500万元补助资金用于项目建设,这是黑龙江省唯一一个受此项目资助的胸外科。
据了解,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是国家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医疗机构加强内涵建设,规范医疗行为,满足人民群众高水平医疗服务要求的重要举措。
哈医大肿瘤肿瘤医院胸外科创建于1972年,现有四个病房,床位230张,医护人员112人,其中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15人。近年来,该科发展迅速,近5年开展手术例数15400余例。科室近5年开展新技术13项,大力发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肺癌根治术、食管癌根治术,胸腔镜下肺段、联合肺段、亚肺段、联合亚肺段切除术,肺癌、食管癌转化治疗,内镜黏膜下隧道食管病损切除术等重点技术。同时,大力应用推广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肺部切除术后微细引流管持续开放引流技术、单操作孔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肺癌根治术、肺癌及食管癌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回结肠代食管颈部吻合术治疗高位食管癌技术等特色技术,并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哈医大肿瘤医院胸外科自开展单孔胸腔镜技术以来,已完成了3000余例手术,在CSCTVA胸科麻醉分会手术量统计中位于全国前列,相较于传统胸腔镜由3切口变为1个切口,减少了对胸壁背侧肌肉和神经的副损伤,减轻了术后疼痛和上肢运动障碍。为分享单孔胸腔镜手术成功经验,举办培训班30余期,学习人数累积达1550余人次,为我国的内镜微创诊疗技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机器人手术逐渐推过广的新时代,哈医大肿瘤医院胸外科在结合单孔胸腔镜手术的基础上,开展了单操作孔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肺癌根治术,使得原本机器人手术4孔的劣势得到根本转变,不仅手术创伤进一步降低,还兼顾了美观,目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已成为该科常规术式。
在提高肺癌根治术手术技术的同时,哈医大肿瘤医院胸外科注重不断改进食管癌手术术式。对于高位食管癌同时合并胃部疾病的患者,不能常规行胃代食管手术,行空肠代食管于颈部吻合存在技术困难,哈医大肿瘤医院胸外科开展了回结肠代食管颈部吻合术,明显降低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保证了手术的根治性,同时保证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免疫治疗是近年新兴的肿瘤治疗方式,在晚期肺癌、食管癌治疗中得到各个指南的推荐,目前哈医大肿瘤医院胸外科在新辅助治疗中,加入免疫治疗,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手术切除率,近200名患者在临床上获益。
哈医大肿瘤医院胸外科不仅局限于术前和术中的改变,针对术后患者,还创新开展了微细引流管持续开放引流技术,有效地减低了患者术后疼痛及不适,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特别对于全肺切除术后的患者,避免了术后胸引管夹闭的繁琐操作,提高了患者就医感受,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压力。目前该科已成功为50余例全肺切除术后患者进行微细引流管持续开放引流。
近年来,哈医大肿瘤医院胸外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多次获批并承担国家、省级重点科研项目,累计发表SCI60余篇。科室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年轻医师多次获得全国手术视频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青年医师庞赛楠代表亚洲队参加世界病例大赛取得一等奖。该科开展高水平、多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由其承办的一年一度 “冰城胸部肿瘤高峰论坛”汇集全国胸部肿瘤外科领域的专家进行手术演示和专题讲座,在全国胸外科领域深受好评。
此次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申报成功,既是对哈医大肿瘤医院胸外科综合实力的肯定,也为科室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按照“学科建设是龙头,人才培养是核心,科学研究是关键,经费投入是基础,政策措施是保障”的建设思路,医院总结过去专科建设经验,结合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通过开展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努力形成医-教-研-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哈医大肿瘤医院胸外科临床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将建成一支整体素质好、医德高,具有团结、拼搏、奉献精神的技术队伍,把该院胸外科建设成为国内先进、省内一流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从而带动整个地区医疗技术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