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防治是健康中国2030专项行动之一,为了做好癌症防治工作,进一步提升公众对胃癌的关注,助力胃癌诊疗水平发展,近日,由哈医大肿瘤医院胃肠外科一病房主办的“胃部肿瘤大健康宣教活动”在线成功举办。
本次线上活动吸引了大量患者及其家属参加,其中一半以上为胃癌术后生存5年以上的患者。活动中,哈医大肿瘤医院胃肠外科一病房主任薛英威教授着重强调了定期体检对癌症早筛早查的重大意义,同时,该病房护士长张丽敏介绍了围手术期及复查随访的注意事项。
多数胃癌患者偏“重口”
据薛英威教授介绍,胃癌的发病原因有很多种,除了遗传因素外,还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其中最主要的是饮食因素。因为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日常的饮食是引起胃部疾病最直接的方式,过量摄入盐、高盐腌制食品、烟熏食品、亚硝胺复合食品等是诱发胃癌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胃癌数据库来看,64.9%的胃癌患者偏爱“重口”饮食,48.7%的胃癌患者有吸烟史。此外,胃癌的发生和性格也有一定关系,11.2%的胃癌患者性格内向。
胃不舒服不容忽视
人们常说“十人九胃病”,生活中,不少人认为胃疼是小事,吃点药挺一挺就过去了,直到症状加重了才到医院检查。薛英威教授介绍说,近些年来,随着饮食条件的逐步改善,我国胃癌发病率整体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是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很多人没有重视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不过近些年来,胃癌患者中的早期患者比例不断增多,从2015年至2019年5月,我们就发现了1077例早期患者。”薛英威教授说,胃癌的预后与诊断时机密切相关,如果能早诊早治,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胃癌具有隐匿性,症状和胃炎类似,患者进食后感觉胃不舒服,胃部有胀气感并有轻度胃痛,还有的患者心脏不适、胆囊炎等也容易和胃疼相混淆,因此症状不明显是导致胃癌晚期患者较多的原因。薛英威教授建议,当身体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上腹不适、食欲迅速下降、食后腹部饱、乏力、消瘦、贫血和胃出血等消化不良症状,要及早就医。
预防胃癌,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定时规律,切忌暴饮暴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胃部持续不适,要及早进行胃镜检查。他特别提醒胃癌的高危人群,如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既往患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疾病患者;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喜爱高盐、腌制食物、吸烟、重度饮酒等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本次线上宣教活动,进一步普及了胃癌防治知识,提高了胃癌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通过定制个性化康复方案,对患者进行科学规范的全过程管理,营造积极抗癌的良好康复氛围,帮助全省的患者走向科学康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