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胰腺癌因缺乏手术机会、死亡率高、预后差且难以根治,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大难题,被人们称作“癌王”。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进步以及多学科融合理念的深入推进,胰腺癌的治疗手段日益丰富,治愈率也稳步提升,挑战“癌王”不再遥不可及。
近日,哈医大肿瘤医院院长、我国著名肝胆胰外科专家邰升教授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黑龙江省首例“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自体小肠移植术”,患者术后恢复状态良好。邰升教授感慨道:“此次手术让以往无法接受根治手术的晚期胰腺肿瘤患者,经化疗转化降期后获得了宝贵的手术根治机会,患者恢复理想,这对医护人员而言是极大的鼓舞,激励我们全力以赴攻克那些被认为难以救治的疾病。”

胰腺癌侵犯肠系膜上动、静脉,团队勇创先河
41岁的张先生(化名)自去年开始,上腹部就时常隐隐作痛,一个月前疼痛加剧,他来到哈医大肿瘤医院就诊,却意外地被查出胰头钩突部肿瘤,并且肿瘤侵犯了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汇合部、门静脉、肠系膜上动脉。
据邰升教授介绍,胰腺癌的一个特点就是浸润性生长,也就是说肿瘤容易侵及周围脏器及重要血管,而胰腺头部又和十二指肠是“亲密”相连的器官,手术时需要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这一普外复杂手术。常规的手术适应症应为肿瘤侵犯肠系膜上静脉小于180⁰,侵犯肠系膜上静脉超过180⁰及侵犯肠系膜上动脉判定为不可切除。因为肠系膜上动脉负责人体小肠和右半结肠供血,如果直接切除,会导致短肠综合征,但如果不切除,又会导致肿瘤切除不彻底。



经过哈医大肿瘤医院肝胆胰多学科团队评估,决定采用一种全新的术式——胰十二指肠切除加半离体小肠自体移植术,即切除受侵的肠系膜上动静脉及胰头十二指肠,并将小肠移到体外进行体外低温灌注,之后再将小肠重新“种回”体内,进行肠系膜上动、静脉重建。以往,仅有30%的胰腺癌患者有机会接受根治手术,更多患者因肿瘤侵犯范围大,无法进行根治性治疗。目前,随着胰腺癌患者化疗综合治疗效果的提升,更多晚期患者可以回归手术治疗。邰升教授表示:“如今,小肠移植技术为更多的患者争取到了救治机会,让他们成为这项技术的受益者。”
移植手术困难重重,团队迎难而上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张先生的手术正式开始。术中确定好切除范围后,邰升教授团队兵分两路,从肠系膜上动、静脉被侵犯的部位开始切断,切除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约4 cm,切除肠系膜上动脉约2cm,同时切断脾静脉,将小肠移出体外进行低温灌注,然后再进行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重建,整个血管重建时间仅仅历时50分钟,成功实现了最大限度切除肿瘤并保护小肠供血的目标。最后行胰肠、胆肠、胃肠吻合。历经7个小时的艰苦奋战,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术后第二天,张先生顺利拔掉气管插管,并能够在床上自由活动。他感激地说:“我特别感谢哈医大肿瘤医院的医生们,是他们给了我重获新生的希望。”
邰升教授表示,将小肠移植技术应用于胰腺癌根治手术,是哈医大肿瘤医院肝胆胰团队在疾病救治探索过程中的一次创新性突破。以往胰腺癌患者若无法接受根治手术,复发率将大幅上升,而胰腺癌诊治和移植技术都是邰升教授团队的专长,两者有机结合,为胰腺癌根治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患者康复增添了“双保险”。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哈医大肿瘤医院加速推进多学科融合发展,坚持通过技术创新攻克疑难重症,以攻坚克难的无畏勇气破解一个又一个医学难题,为更多濒临绝望的患者带来了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