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版 患者版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哈医大三院)始建于1972年,是黑龙江省唯一集肿瘤预防、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占地面积20.6万平方米,开放床位3488张,年门诊量103万人次、出院16万人次、手术5.3万例。拥有57个临床科室、21个医技科室、15个教研室、8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以及省内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筛查肿瘤最专业...详情
医院概况

电话:0451-86298000

传真:0451-86663760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南岗区哈平路150号

历史沿革
交通指南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电话:0451-86298000

传真:0451-86663760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南岗区哈平路150号

新闻头条
党建云平台
科研公告
工作流程
人事动态信息
人事规章制度
人事工作职责
历史搜索

扫描二维码关注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分享给其他人

扫描二维码进入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微信小程序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新闻 > 肿瘤医院故事 > 正文

哈医大肿瘤医院援藏干部刘炳铄:万里援藏路 无限赤子情

作者:李宴群 刘锐   来源:   发表时间 :2023-08-16    浏览次数:   

艰苦条件下建功立业是新时代青年共产党员磨砺本领才干提升品格境界最好方式,援藏工作经历足以令我受益终生。哈医大肿瘤医院公益事业部主任刘炳铄谈起自己的援藏之行眼里泛起了光芒。

2022年7月,作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十一批援藏干部,刘炳铄被选派到西藏藏医药大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援藏工作。肩负使命,怀抱理想他告别年迈父母、难舍的妻儿,与友们共同向那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在那里,他战胜了高寒、缺氧带来的身心不适,经受住了雪域高原上的重重考验,深刻悟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援藏精神的实质和内涵,立足岗位,勤勉奉献,勇于担当,不辱使命,在西藏藏医院大学庆祝建党102周年表彰大会上,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援藏之路上,留下了哈医大人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坚实足迹

 刘炳铄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受表彰

俯身一线 在援藏路上刻下担当

   为完成多年的夙愿,从援藏申请获批那天起,刘炳铄一直都在填充打磨工作计划,准备在那块充满挑战的天地里大展拳脚。没想到刚到拉萨,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骤然严峻,由于大量教职工隔离在家,封闭管理的校园面临巨大的服务管理缺口,刘炳铄积极响应号召,“疫情当前,最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他套上厚重的防护服,主动承担起校园安全巡视和宿管工作,成为千余位学生物资保障的“服务员”和“搬运工”这一干就是三个月。尽管临行前他做了充分训练和准备,但在看书和开会都能成为体力活的西藏高原,每天身着防护服,将大量防疫药品与生活物资从采购、搬运至分发到位,叠加路程之远、身体缺氧之重、体能消耗之巨,让这个初进藏地,高原反应正强烈的“新人”吃尽了苦头,他不仅时常感到呼吸困难、心跳过速,更是饱经持续性头痛和失眠的折磨。一连几个月的封校管理,导致物资极度匮乏,他和援友们只能靠土豆度日,由于缺少维生素,嘴角和口腔都出现了溃烂。身心的不适也曾使其陷入徘徊与迷茫,然而,只要想起为援藏之行已经做足的功课,种种的援藏规划都还难以付诸实践,最初援藏的热望与使命感便涌上心头,他不断坚定信念,服用抗高反药物,调整作息与身心状态,终于在较短时间内战胜了恶劣环境的考验

 疫情期间刘炳铄为封控学生运送生活和防疫物资

关键时刻凸显担当。抗疫期间,当他得知西藏藏医药大学防疫储备告急,刘炳铄积极与母校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哈医大肿瘤医院的领导沟通汇报,第一时间筹措到防护服、N95口罩、护目镜等价值5万余元急需防疫物资,有效缓解了西藏藏医药大学的燃眉之急。为加强疫情期间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他主动承担起网格员班主任职责,组织线上班会,讲解防控知识,多次邀请哈医大杨艳杰教授团队为师生开展系列线上心理辅导及防疫讲座,疏解师生在封闭期间的焦虑情绪。为此,西藏藏医药大学党委在致哈医大和附属肿瘤医院的感谢函中称其两校千里同好的友谊使者。

探索创新 为援藏之行赋能增量

   在疫情形势仍然严峻的情况下,刘炳铄为保障学校人才引进和公招面试工作不受影响,与部门领导研究制定了多套方案,推进首次线上笔试面试工作。他提前预判、思无巨细,并且反复演练、全程跟进,以确保各环节的科学有效衔接,最终学校成功组织人才引进6人、大学生公招面试笔试14人,为此项工作后续推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西藏藏医药大学米玛校长起拇指,表达他由衷地赞赏:“小刘老师最辛苦,你值得我们学习!”他参与起草《西藏藏医药大学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方案》以及相关管理规定,为学校人才储备提供了有力保障。

 刘炳铄参与组织学校首次人才引进线上面试

   

不仅细心周到的工作态度得到认可,刘炳铄的很多创新创意更是给领导和同事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主题教育开展后,他进入学校主题教育专班工作,在整理二级学院简报时,一本藏药系介绍“夺底沟”藏药采集实践基小册子引起刘炳铄的注意,激发了他的一系列构想。经过调研,他了解到该校学生主要通过前往“夺底沟”这一藏药生长采集基地参加实践教学来识别藏药,然而这种实地教学时间短、间隔周期长,还受各类不可控因素影响,于是他想到将药植拍成图片、视频或制成标本进行展示分类整理出对常见病特效藏药方,由学生制作香囊或者药包,这样不仅能够推广实践教学,便于学生识别应用藏药,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还可以加强科普宣传,让更多人关注藏医药事业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基于这些设想,他查阅大量资料,形成“体验式互动教学模式”藏药识别及药包制作的建议,将藏药系潜藏多年的亮点搬到学校对外交流展示的舞台

刘炳铄提出辖区派出所开展贫困生结对帮扶、反诈宣传、医学科普宣讲、警官健康体检等多项内容“警·校共建基地”的建议他与学工处共同凝练三项工作品牌,将爱国主义暑期实践品牌确立为“藏医红·践青春”将民族团结品牌确立为“藏医魂·同心圆”将感恩教育品牌确立为“藏医情·感恩行”等多项内容他倡导在学生中开展寝室文明创建活动,让寝歌、寝名、寝标成为凝聚学生共识的载体和永恒的青春记忆。一系列真诚帮扶和创性的工作获得同学和老师们的高度认可,也切实将主题教育工作推向深入。

心系“大我” 让援藏精神薪火相传

援藏为什么?进藏做什么?离藏留什么?一直是刘炳铄援藏以来思考的问题。他不断学习领会党和国家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文件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体会援藏工作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个人力量终究有限,援藏工作需要接力,援藏精神更传承。只有将个人“小我”汇入时代“大我”,方能铸就推进藏区发展的热血洪流。这些平日的经验积累和理论思考会在某一节点发出光来。

在一次会议上,西藏藏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鞠明兵提出援藏工作应探讨可持续性策略后,刘炳铄结合自身援藏经历和感受,经过调研思考总结出西藏藏医药大学对口援藏工作改进建议,由原来分散式援藏改为点对点帮扶,由对口支援高校按项目或岗位进行包干援藏,落实目标责任制,按时间周期进行考核验收,这项提议摆脱了长期以来一个岗位难以持续,各个岗位“撒芝麻盐”的弊端,得到领导的充分肯定,如今,由他参与的对口援藏工作方案已经在西藏藏医药大学正式得以推行,提升了援藏工作的实效。

在同事眼中,刘炳铄温文尔雅一身书卷气,骨子里却有拼劲儿韧劲儿”。正是凭借这两股“劲儿”,刘炳铄不愿做藏区的“客人”,而是以“主人”的姿态全面融入、主动作为。他深知,“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他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的大局观念,怀着对援藏工作的一腔赤诚,将其在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的工作方法、举措和经验,结合西藏藏医药大学实际特点,创造性地运用到工作实践中,践行了哈医大援藏干部的初心和使命。

   孟子有言:“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离开西藏后,刘炳铄一直保留着每天浏览西藏新闻的习惯。他始终牵挂着雪域高原上还在拼搏奋斗的援藏群体,他们的挫折和困难,进步和成绩,无时不在牵动万里之外的这颗赤子之心。当《天路》那动听的旋律响起,刘炳铄会不自觉地动情吟唱每每此时,已经上初中的儿子都会依偎在他身边,同他一起唱:“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援藏队伍一茬茬接续,让那片土地有情、有义、有爱、有光,援藏精神更像生命的种子,在援藏干部的血脉里植根生长,其子孙后代中绵延不息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