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PET/CT发展迅速,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黑龙江省是国内较早引入PET/CT的省份之一,目前已拥有4台PET/CT系统,而且即将有更多的PET/CT设备进入龙江。为了促进省内PET/CT与临床的进一步合作以及未来开展科研协作,作为黑龙江省核医学会PET/CT学组组长单位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邀请上海相关领域国内知名专家在哈尔滨举办《哈尔滨-上海PET/CT肿瘤临床应用研讨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会议报告者分别为肿瘤临床专家和PET/CT专家,拟通过PET/CT在肿瘤学研究及应用中的独特作用,以及在肺癌、肝癌、胰腺癌、胃肠道肿瘤、淋巴瘤上的相关问题展开交流。让我省各兄弟单位充分了解PET/CT的临床需求以及PET/CT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的方向。欢迎肿瘤临床医生、PET/CT、影像和核医学工作者踊跃参与。本次会议将授予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Ⅰ类学分。
会议时间:2013年3月1日下午2点开始报到,2日全天会议,3日撤离。
报到及住宿酒店:哈尔滨市翰林凯悦大酒店(电话:0451-83109999,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52号)
会议地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办公楼五楼会议室(哈尔滨市南岗区保健路6号)
会务组联系方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PET/CT中心):0451-86298559
于丽娟主任:18745739945 焦兰晨秘书:13457698111
胡玉民工程师:13159804737
E-mail:13457698111@163.com
会议日程安排
与会专家介绍:
黄钢
黄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临床核医学研究所所长,MED-X研究院分子医学影像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华核医学会主任委员,《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杂志》及《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肿瘤代谢机理与分子影像评价;肿瘤疗效的代谢评价与靶点作用研究;分子影像的绝对定量研究与图像融合。
1998年入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002年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6年获上海市领军人才,2008年获上海市影像医学核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至今在国外及中华级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或EI收录论文50余篇;主编全国医学院校规划教材《核医学》等专著近10本.以第一申请者多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重点项目等30余项课题资助,先后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教委、卫生部及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10余项奖励。
陈克能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一科主任、主任医师,北京大学肿瘤学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AATS)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胸心外科学会食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胸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CSCO骨肉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等10余本杂志编委。1999年分获“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跨世纪人才”,2005年获“北京市‘十百千’计划”,2009年获“北京市胸部肿瘤外科学科带头人”。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近百余篇。2003年至2005年赴美国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胸部肿瘤中心、整形外科进修;2008年1月至2月赴美国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胸外科博士后研究;2009年5月赴美国Duke大学癌症中心访问学习。长期致力于胸部肿瘤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1)推广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与多学科团队建设;(2)微创肺癌外科;(3)食管癌新辅助化疗、放疗后的手术治疗;(4)推广改善生活质量的“管状胃”的研究。此外,在胸部肿瘤围治疗期肠内营养支持、围治疗期抗血栓治疗及快速康复胸外科的研究与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
石洪成
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复旦大学核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副所长。
兼任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血管病影像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还兼任中华核医学杂志编委,中华生物医学工作杂志通信编委,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审稿专家,以及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编委等职。曾从事X线、CT和MRI诊断工作十余年,并获得影像诊断专业硕士学位。在心血管核医学、对比影像及融合图像等方面具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以第一作者或者通信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心脏核医学》,以副主编或参与编写论著或者教材10余部。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省部级课题各一项。
赵军
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MBA毕业。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PET中心副主任。1995年起从事PET临床应用研究工作,第1作者发表PET相关论文4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3本,研究方向为肿瘤PET/CT基础与临床研究、神经受体显像。主要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九届常委兼PET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常委、上海市核医学专科分会委员兼青年学组组长、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等编委。
左长京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核医学科、核医学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新一轮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委员,军队分子影像与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杂志》编委。
从事核医学工作6年余、放射学工作17年,擅长PET-CT及综合影像学诊断、CT引导下的125I粒子植入等微创介入治疗。以第一及通信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研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等10多项,以前三位主要完成人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和上海市二等奖3项。
樊卫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中山大学肿瘤学博士生导师、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兼任广东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核医学分会肿瘤核医学学组副组长、中华肿瘤学分会淋巴瘤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主要从事肿瘤的临床核素分子影像学和核素靶向内照射治疗工作。开展肿瘤的PET/CT与SPECT诊断和甲状腺癌、淋巴瘤、前列腺癌和骨转移瘤及血管瘤的核素靶向内照射治疗的临床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课题研究。主要研究方向:⑴肿瘤的核素靶向治疗与核素剂量学研究;⑵肿瘤PET/CT及SPECT/CT的分子影像诊断。发表论文五十余篇。编写教育部规划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PET/CT诊断学》(副主编)、《核医学教程》(编委)、《临床肿瘤学》(编委)、《简明核医学教程》和学术专著《实用核医学》、《淋巴瘤》等专著。
张艳桥
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主任 ,生物治疗中心主任
学术兼职: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肿瘤靶向治疗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委员会常委,黑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肿瘤靶向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抗癌协会大肠癌、胃癌、肺癌、肉瘤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细胞生物学会常务理事,NCCN胰腺癌指南中国版修订专家组专家。
徐向英
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省级重点学科肿瘤放射治疗学带头人。曾赴日本留学八年,日本医科大学放射医学博士学位,肿瘤学博士后。从事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擅长肺癌放化综合治疗及肿瘤放射敏感性研究。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及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放疗科质控中心主任,黑龙江省医学会放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中华放射与防护杂志》编委及省委干部保健局专家等职。主持各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SCI 8篇),主编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肿瘤放射治疗学》。
张玉宝
教授,哈医大三院肝胆胰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特长:从事腹部肿瘤外科二十余年,曾留学日本医科大学。擅长肝胆胰脾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尤其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及治疗独具特色。积累了大量肝胆胰外科手术的经验,获得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省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奖多项。
学术兼职: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委员会委员,省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省普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委员,省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承担多项课题:卫生部科研基金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课题合作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目。SCI文章1篇参编著作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2部,发表论文20余篇。
于丽娟
教授,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PET/CT中心主任,影像教研室副主任,影像中心副主任,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影像研究所副所长
兼任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PET学组委员;黑龙江省核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及PET/CT学组组长等职。还兼任中华核医学杂志、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通讯编委,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审稿专家。具有25年影像工作经历,先后从事普放、CT、MR及PET/CT的诊断、科研和教学工作。研究方向是肿瘤的影像及分子显像研究。尤其擅长于小肺癌的CT及PET/CT诊断。以第一作者或者通信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和参编教材、专著6部。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级课题3项。